作者:马广贞 滕玲玲 王 敏 解建军 陈 冰 梁凤泉 马青松
【关键词】 甲状旁腺癌;透明细胞;甲状旁腺腺瘤;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旁腺癌(parathyroid carcionma,PTC)是一种罕见的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生于纵隔的异位PTC就更少见,我们收治1例,报道如下。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47岁。因声音嘶哑2个月于2005年9月27日入院,以急性喉炎治疗无好转,行喉镜检查示右侧声带麻痹,近期体重下降约3 kg。有吸烟史20年。查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颈软,气管稍左偏,甲状腺未触及肿大,质软,右叶下方触及直径约3 cm大小的肿块,无触痛,随吞咽上下活动,心、肺、肝、胰腺、脾脏未见异常。食管钡餐透视示上段食管、气管稍左移。CT见上纵隔右侧气管旁一不规则块影,边界较清,呈均匀强化,CT值70 Hu,最大截面约4 cm×3 cm,病变上部于甲状腺下后缘分界不清,向左挤压气管移位,与周围血管间隙尚清,未见受侵征象,临近骨质未见破坏。CT诊断:上纵隔右侧气管旁软组织肿块,考虑来源甲状腺肿瘤。全麻下行上纵隔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气管及右颈总动脉之间,上达甲状腺下极,下达胸腺上缘,与气管粘连较重,包绕右喉返神经,血运丰富,完整切除。手术顺利,切口Ⅰ期愈合。术后血钙1.67 mmol/L。病理检查:灰白色结节一个,5 cm×4.5 cm×4 cm,似有包膜,切面灰白色,质地脆,显微镜下细胞中等大小,边界清楚,细胞浆丰富,透明,核圆形、卵圆形,居中,染色质粗,颗粒状,异形性不明显,细胞成巢、成片排列,有丰富的血窦和毛细血管,形成“器官”样结构,巢间有少量纤维间隔,肿瘤有厚包膜,边缘有少量甲状腺组织,细胞巢在包膜及甲状腺组织内浸润,血管内见癌栓,伴有神经侵犯。
患者又因恶心、呕吐1月余再次于2007年8月30日入院,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CT示上纵隔占位,血钙3.93 mmol/L。全麻下行上纵隔肿瘤切除术,第二次手术见肿瘤位于右侧颈总、锁骨上动脉与气管、食管之间,大小约6 cm×4 cm×5 cm,局部肿瘤坏死,侵及食管肌层,周围多个淋巴结融合成团,手术顺利,切口Ⅰ期愈合。术后血钙2.09 mmol/L。病理检查:灰白、淡红不规则组织1块,大小7 cm×3 cm×1.5 cm,多结节状,部分似为淋巴结,有融合,切面灰白色,见多灶性灰褐色坏死状区域。显微镜下组织结构和第一次相似,但出现大片凝固性坏死,淋巴结内见转移灶。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K(+)、NSE(+)、CgA(+)、Syn(+)、TG(-)、CT(-)、TTF?1(-)、CD5(-)、CD10(-)、CD117(-)。病理诊断:(上纵隔)异位甲状旁腺癌复发伴凝固性坏死,神经浸润,血管内癌栓,淋巴结转移。
2 讨论
2.1 流行病学 PTC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de Quervain在1909年首次报道了无功能性PTC,Amstrong则在1938年首次报道了表现为高钙血症的PTC,Obara等[1]综合了8组病例报道,在4 239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患者中发现88例PTA,占2.1%。1999年Hundahl等[2]报道了美国国家癌症数据库1985—1995年的资料共收集PTC 286例,占数据库恶性肿瘤的0.005%,属少见病,诊断时中位年龄为55.1岁,性别分布相似,PTC的平均发病年龄为45~55岁,较良性病变引起的PHPT提前约10岁,男女发病无性别差异。周建平等[3]统计了1995—2004年国内文献报道的780例PHPT,PTC 27例,占3.5%,异位PTC仅有4例。
纵隔异位甲状旁腺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12-08-26 23:39
纵隔异位甲状旁腺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