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莪术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和指纹图谱研究(2)

2012-08-26 23:42

  2.1.2  质谱条件离子源:电子轰击(EI)离子源;电子能量:2 400 eV;离子源温度:230 ℃;接口温度:280 ℃;扫描范围:30~450 amu;扫描速度:3.46 scans·s-1。

  2.2  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所采用程序均由中南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开发研制(Matlab6.5编写)。 所分辨的质谱在NIST02标准质谱库中检索。对于部分重叠峰,则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进行解析得到纯色谱峰和纯质谱后,再与质谱库对照定性。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

  3  结果

  3.1  温莪术挥发油定性定量分析在上述的实验条件下,经过GC-MS分析得到10个温莪术挥发油的化学组分总离子流图见图1,色谱峰基线分离情况较理想, 但也有个别色谱峰有重叠现象,影响定性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采用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 [3~6]对重叠色谱峰进行解析并结合文献[7~9]鉴定出10个温莪术挥发油样品中34个组分,占各挥发油样品总量的78.03%以上。结合10个温莪术挥发油的指纹图谱(图1)可以初步判断10个不用来源样品具有高度相似性,为建立共有模式提供了先行依据,预期了共有模式的可靠性。本文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积分法定量,定性与定量结果见表2。表2  温莪术挥发油组分的定性定量结果

  3.2  温莪术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的建立中药指纹图谱技术与传统质量控制模式不同,它从整体上反应中药复杂成分的面貌,“模糊性”和“整体性”是指纹图谱的基本特征,也是体现指纹图谱相似性的依据。作为一种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国家药典委员会2002-04-27颁发的《中药注射剂色谱指纹图谱实验研究技术指南(试行)》指出“指纹图谱的评价指标是供试品指纹图谱与该品种对照用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及供试品之间指纹图谱的相似性”。共有模式的建立通常有均值法和中位数法两种,为增加结果的可靠性,两种方法均被本研究采用。

  具体做法如下:使用“计算机辅助相似性评价系统”软件对所得到的10个温莪术挥发油原始指纹图谱进行基线校准和保留时间漂移校准后得到如图1的温莪术挥发油标准指纹图谱,在此基础上建立标准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见图2)。计算各挥发油样品指纹图谱与建立的标准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的相似度,具体结果列于表1中。根据国家药典委员会颁布的要求,相似度计算结果在0.9~1.0之间符合要求。按照样品编号1~10的顺序,除3号样品相似度偏低外(>0.93)其余9个温莪术挥发油样品相似度均达到0.96以上,符合标准要求,因此作者并未进行剔除3号样品二次建立共有模式的工作。此法建立的共有模式简单可靠,可用于质量控制。表1  温莪术样品指纹图谱的相似性分析(略)

  4  讨论
   
  所得温莪术挥发油以桉叶素(Eucalyptol)、榄香烯(Elemene)、莪术烯(Curzerene)、β-榄烯酮(β-Elemenone)、吉马酮(Germacrone)、莪术二酮(Curdione)、新莪术二酮(Neocurdione)为主要成分,它们的含量均占各挥发油样品鉴定总量的68%以上,其中又以Curzerene(莪术烯)和Curdione(莪术二酮)为主(44%以上),此二者峰(图2A峰、B峰)可作为参照峰辅助共有模式图谱共同进行质量控制和产品鉴定。
   
  由于姜黄属品种间挥发性成分差异较大,特征成分的选择趋于片面,建立几种药材共有指纹图谱的难度较大,更适宜建立单一品种的挥发油指纹图谱[10]。综合本实验室采集样品的条件,本实选定温莪术作为单一研究对象建立其指纹图谱,以期有助于温莪术的质量控制。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采集姜黄属的其它品种作为指纹图谱的研究对象,建立姜黄属植物挥发油指纹图谱库,为我国传统中药现代化生产实践提供实践依据。
   
  目前,简单的测定几种特征物质、辨别几个特征峰控制中药质量的传统方法存在一些不足,它缺乏从整体上把握中药复杂体系的质量信息,因此建立系统的、全面的反映中药化学成分的指纹图谱成为一种有效的中药质量评价和控制的手段。

温莪术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和指纹图谱研究(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新生儿窒息时血清酶学的变化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