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为单斜晶系含水硫酸钙(CaSO4·2H2O)的矿石;知母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干燥根茎;炙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干燥根茎;粳米为禾本科植物稻Oryzasativa L.的种仁。石膏、知母、炙甘草购自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药厂,粳米购于市场,经浙江中医药大学葛尔宁研究员鉴定。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去离子水。
2 方法与结果
2.1 方剂剂量《伤寒论》中白虎汤原方为“石膏一斤,知母六两,甘草二两,粳米六合,以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根据考证[11~13],汉代一斤等于十六两,一升等于十合,一斗等于十升,一两折合为现今13.75 g,一升为200 ml。故原方剂量换算成现今单位为石膏220 g,知母 82.5 g,甘草为27.5 g,粳米120 ml(以量筒量取10次120 ml粳米称重均值102.16g为用量),用水2 000 ml。
2.2 单味药及配伍条件下供试溶液制备及分析方法各药物组用原方剂量,以去离子水为溶剂,于烧杯中浸泡30 min,然后煮沸20 min,纱布过滤,定容至500 ml。精密量取25 ml,加10%三乙醇胺10 ml,去离子水50 ml,以1 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pH为13,加钙指示剂少许,用EDTA标准液(0.051 0 mol/L)进行滴定,直至无色透明药液由紫红变为纯蓝、浅黄色药液由桔红变为翠绿时为止。根据EDTA标准液消耗量计算Ca2+含量。每组平行测量3次,取平均值。
2.3 石膏及复方Ca2+溶出试液制备及分析方法将单味石膏及复方各分10组(分组为:浸泡5,10,15,20 ,25,30 min及煮沸5,10,15,20 min),各药物组用原方剂量,以去离子水为溶剂,在取样时间点将药液用纱布过滤,定容至100 ml。精密量取20 ml,其后步骤均与上述方法相同。
2.4 结果
2.4.1 白虎汤中各单味药Ca2+含量见表 1。不同配伍条件下药液中Ca2+含量变化见图 1。表1 白虎汤中各单味药石膏含量(略)
2.4.2 石膏及复方汤剂中不同浸泡和煎煮时间Ca2+溶出量变化见图 2。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原方各单味药500 ml水煎药液中均含钙,其中石膏水煎药液中含钙量最高,为3.854 mg·g-1,其次为知母3.202 mg·g-1、甘草2.787 mg·g-1,粳米含钙量最低,为0.160 mg·g-1。通过比较各配伍组理论钙含量与实测钙含量,可以看出,除石膏与甘草配伍组实测钙含量较理论值略高外,其余各组实测钙含量均低于理论值。可见,除石膏与甘草配伍能增加其Ca2+溶出量外,在其它配伍组中石膏中Ca2+溶出量均减小。有文献报道,石膏在复方条件下Ca2+溶出量较单味药或双味药配伍时增加[6~9]。通过比较同剂量石膏单味药及配伍条件下500 ml水煎药液中总钙含量,单味石膏500 ml药液中钙含量为211.97 mg·g-1,除略高于石膏与粳米配伍组外,均低于其它各配伍组。但原方各单味药中均含钙,单比较石膏与各配伍组钙含量会存在一定误差,并不能真实反应石膏在药液中Ca2+溶出量变化。
石膏是含结晶水硫酸钙(CaSO4·2H2O),属于矿物药物,纯净CaSO4是微溶物质,其溶解度在0~40 ℃之间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温度超过40 ℃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14]。但有学者认为石膏属于矿物药物,应先煎久煎,才可使有效成分溶出,并且临床运用石膏亦主张先煎[1,15]。通过比较单味石膏及复方不同浸泡及煎煮时间100 ml药液中Ca2+含量可以看出,不论是单味石膏还是复方配伍,药液中Ca2+溶出量均随浸泡时间增加而增大,但随煎煮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可见,石膏先煎、久煎并不能有效增加药液中Ca2+溶出量,并且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药液中Ca2+溶出量反而逐渐降低。故石膏应避免先煎,并在煎煮前先尽量浸泡30 min以上,以增加石膏中Ca2+的溶出,但应避免长时间煎煮,以防药液中Ca2+逐渐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