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开展相关的语言服务调研,广泛征集决策建议稿;
2.邀请语言规划专家参与制定珠海市国际化语言环境建设规划,提供专业性指导,从政策层面为加强国际化语言环境建设提供法理依据;
3.明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制定出每一阶段的具体任务和量化指标,并做好相应部署[5];
4.制定详细规划后还需要成立或责成专门机构来负责组织落实,如进一步扩充珠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各项职能,或成立珠海市国际化语言服务工作组,专门为完善本地国际化语言服务环境提供支持[6]。
(二)完善现有的公交系统语言服务
根据研究结果,珠海市公共交通系统服务语言单一,且不完善,具体建议如下:
1.建议先完善公交系统的本国语言服务,即汉语的提示语、警示语、礼貌性用语,如票价、公交线路运行图、行车时间等;
2.其次,规范现有的少量英语服务,并增加其他相应的英语语言服务,如增加英语报站、增加英语提示语及警示语、增设英语站牌等[7];
3.然后公交车上报站的音频或视频设备重新进行调试,使游客能够“听得清”或“看得见”,并加快公交车视觉设备建设的步伐;
4.最后,对司乘人员进行的语言服务培训,使其具有基本的国际化语言服务技能及意识,并要求司乘人员与乘客交流时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这样才能使国外游客感受到“世界级旅游休闲度假区”语言环境的魅力。
(三)完善语言服务专门人才培养机制
公共交通行业是一个城市的窗口行业,而珠海的该窗口行业明显缺乏语言服务意识,这就意味着珠海市语言服务专门人才缺乏,以及语言服务专门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改进。狭义上,“语言服务”指语言翻译,广义的“语言服务”包括所有以语言作为工具或项目内容而开展的服务。[6]评价语言服务体系应该向其广义定义标准看齐,然而珠海的现实情况却是机场、港口、公交车站等公共场所的指示标识有些虽然加注了英语,但仍存在诸多翻译不规范问题,更不要说很多指示标识没有英语翻译了。在当今大数据时代,语言服务行业需要的不仅仅只是对文字的翻译,而是需要具备语言能力与计算机技术结合、专业知识与项目管理结合、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结合等多种技能的复合型语言人才。[8]然而,目前珠海市复合型语言服务技术人才的培养跟不上本土化和全球化的步伐。珠海市地方政府立足于地方资源,依托地方高校,采取社会各界联合培养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系统的语言服务专门人才培养机制,才能源源不断地向珠海市输送合格的应用型语言服务专门人才。
1.政府应明确出台政策扶持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机构。语言服务业未受重视,这一点从《国家经济行业分类》中便可窥一斑,该规定涉及了中国国民经济行业中的20个门类,却未包括语言服务业[9]。由于缺乏扶持政策及各项优惠措施,使得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成本居高不下,使得语言服务企业不愿投入或尽量少投入,造成语言服务难以形成规模化发展。
2.提高语言服务行业的准入门槛。同法律、医疗等行业一样,语言服务应属于专业化行业,为确保语言服务的质量,各地政府应逐步引入相关的准入机制,对所有欲进入及已进入语言服务行业的人员设定入岗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