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马飞龙和他的同事所认为的那样,如果不同的事物或情况,都出现某种类似或相同的特征(即不变的部分),那么这一特征便会成为所观察事物的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维度,这个具有普遍性维度的概念就会从其他无关的特征中被审辨出来,成为这几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整体感知”和“精读感悟”两个教学环节充分利用人的知觉聚焦性特征,从横向上将三篇文本打通,一方面运用了“以一带二”的方法,体现了“举一反三”的教学思想;另一方面,通过三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形成对说明性文本的基本认识,掌握基本的说明方法,体现了“举三反一”的教学理念。从学习心理角度可以探析,这样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语言实践紧密相连,使外部新知识与学生主体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间建立内在联系,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体现了“学用结合”的思路。学生经历了从范例到语用再到习得的过程,即在典型的课文范例引导下经过自身的语言实践,学生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结构体系,自然而然地获得语言的发展。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小学语文单元组文教学与单篇教学比较研究”(编号:B-b/2015/02/108)和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生学习行为优化的课堂观察研究”(编号:D/2013/02/496)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汪凤炎,燕良轼.教育心理学新编[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2] 王平强.小学语文单元知识结构的确立——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