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帐结合”模式:理想的选择与创新
养老保险基金模式是否理想、是否成功,至少应当用以下标准或原则来衡量:
(一)确保退休者的基本生活,合理的待遇差别,实现社会的相对公平。
(二)社会保障与自我保障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并形成稳定的资金来源与筹资机制。
(三)能够积累足够的资金,解除因老年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的到来所产生的资金压力和影响。
(四)基金模式的改革与选择,要求通过其自身的运作能够达到长期的收支平衡,并形成与国家经济协调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笔者认为,“统帐结合”模式兼顾上述四项标准或原则。正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统帐结合”是我国养老保险改革最为理想的选择和创新。
“统帐结合”可以说是我国开创的一种新的筹资途径和办法,是一种举世瞩目的创新,为养老保险长期收支平衡和良性循环找到了一个突破口。改革的实践表明,以“社会统筹”为主、“个人帐户”为辅的统帐结合方式,易于被人们所理解和被人们所接受。
“统帐结合”是一种混合型 的基金模式。所谓“混合”,系指现收现付和完全积累二者兼有,并各取所长,各避其短,完全积累虽然实现了政府责任的最小化,但要通过资本市场的保值增值和劳动者自我积累来实现,其金融风险大,不具有互济性和再分配功能,缺少社会公平。以代际赡养为基础的现收现付,强调社会互济,再分配功能较强,但由于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长远看,以支定收很难长期支撑、实现长期收支平衡。统帐结合的这种混合型基金模式,具有两重性:其一它是计发养老金待遇的一种计算方法;其二“统”和“帐”两种基金的结合,特别是个人帐户又具有资金积累的本质特征。笔者认为,“统帐结合”的个人帐户积累,不同于代际赡养模式下的部分积累。代际赡养模式下的部分积累是同代人的基金结存,其资金的形态是流动的,积累可多可少,具有代际赡养的特征。而“统帐结合”个人帐户的积累,是劳动者自己养自己的预筹积累,其资金的形态是固定的,积累的帐户养老基金用于个人养老,只有劳动者退休的时候才能享用。
“统帐结合”是以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新人所设计的一种基金模式。新人自参加工作之时起,必须按照国家的规定,缴纳个人帐户养老保险费(这是一种特殊的责任约定),待将来自己到达退休年龄、符合退休条件时,就可通过“统”(即社会统筹基金)和“帐”(即个人帐户)积累的养老基金两部分领取自己的养老金。因此,对新人做实个人帐户是顺理成章的事,是“统帐结合”的本意。但是,个人帐户为什么没有做实并成为“空帐”呢?笔者认为,除了现实的统筹基金有缺口之外,非常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统、帐”没有分离,更谈不上分别管理,个人帐户基金按原有的基金统一管理、统一调剂使用的现收现付渠道流走了。对于中人,即“统帐结合”模式实施前参加工作的劳动者,由于原先并未实行个人帐户制度,因而谈不上个人帐户的积累。他们享受的个人帐户养老金,主要是通过“统帐结合”虚拟的“视同缴费年限”来实现,因而形成了隐形的历史欠帐和“空帐”。这种历史欠帐和“空帐”如果要做实的话,需要巨额的资金来支撑,不要说在我国,现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做到。
笔者认为,对于中人依然需要用“统”的办法,即转移支付的办法,来逐步消除历史形成的旧帐和影响,别无其他选择。对于老人,即“统帐结合”模式实施前已退休者,老人与“统帐结合”的“统”发生关系,与个人帐户无任何联系。老人的养老金是政府和社会的一项承诺,必须通过“统”来保证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