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统帐结合”模式是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并借鉴国外有益的经验建立起来的。它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统帐结合”,改完全依赖代际赡养的基金模式为以代际赡养为主、个人帐户为辅的基金模式。这种模式具有独特的优势与内涵:一是个人帐户的基金积累能够防范于未然,避免由于我国出生率的下降和老年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及老年队伍不断的膨胀所带来的资金压力和影响;二是可以较好地避免完全积累被贬值所产生的问题和风险;三是可以确保基金长期收支平衡和养老保险步入良性循环,构建新的框架、机制和平台。
2.“统帐结合”的实施,可以从根本上扭转人们完全依赖国家养老的观念,增强人们自我保障的意识。“统帐结合”的个人帐户,在制度上特别约定了劳动者尤其是新人的个人责任和义务。新人自参加工作之日起,必须为将来自己的养老作准备,从而建立了享受待遇与缴费相联系的机制。正象人们所说的那样,“关心个人帐户就是关心你自己”。因此,随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个人帐户的概念已深入人心,得到了广大劳动者及社会的广泛好评与认可。
3.“统帐结合”是实现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最为理想的基金模式。“统、帐”二者结合并互为补充。“统”主要通过二次分配体现社会公平,社会互济,使已付出劳动贡献的人们能够享受到社会发展成果,感受到社会的进步与前景的光明。“帐”则更多的体现效率,激励在职劳动者,特别是新人,自己要为自己的养老缴费, 关注个人帐户。“统帐结合”模式这种特殊的功能,既有利于改变现收现付的弊端,又有利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目标的实现。
做实个人帐户:“统帐结合”成败的关键
“统帐结合”的基金模式,能否在确保的前提下做实个人帐户,是当前关系“统帐结合”成败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我国目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是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全面协调地向前推进,不可能拿出巨额资金用于补偿“统帐结合”的缺口,或用于做实个人帐户,特别是计划经济几十年造成的中老年职工养老金的欠帐问题。如果能够采取逐步过渡的方式来化解,或许是一条最适合中国现实国情的选择。但对于新人,做实个人帐户,并逐步扩大规模,应成为“统帐结合”的一个既定方向与目标。
关于“统帐结合”实施后的“空帐”,目前有以下四种说法:
1.养老保险制度中设立个人帐户,是为了职工未来养老进行预先积累,但目前承担着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统筹基金有很大的缺口,因此,个人帐户基金在很大程度上被挪用为养老金,出现了所谓的“空帐”问题。
2.目前,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帐户基金是合并管理运营的,导致社会统筹挤占个人帐户基金,致使个人帐户形同虚设。
3.1995年“统帐结合”这一模式开始运行,按照这个模式,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放在一个“兜里”收支,实行现收现付或部分积累,没有结余或结余很少,因而形成个人帐户的“空帐”。
4.历史所形成的“空帐”。对“统帐结合”实施前已退休的老人和“统帐结合”实施后的中人(包括“中人”视同缴费年限),几十年所形成的养老金的欠帐和巨大的“空帐”。
对于个人帐户的“空帐”,笔者认为,“空帐”是相对于“统帐结合”而言的,离开“统帐结合”谈空帐,便失去了真实的涵义。“统帐结合”是以新人为对象而设计的一种基金模式。因此,做实新人的个人帐户是“统帐结合”模式起步的基点。新人的个人帐户没有做实,或者说未能做实,其根本原因有二:一是统筹基金与个人帐户基金没有分离,而“统、帐”分离是做实个人帐户的基本前提;二是因为“统帐结合”与现收现付模式没有转换。“统帐结合”模式实施后,在基金模式上没有跳出原有的基金统一管理、统一调剂使用的思维方式,“统帐结合”仍按现收现付或“以支定收,留有部分积累”运作,“统帐结合”等于穿新鞋走老路,因而形成个人帐户的“空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