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发展、改革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决定和谐海关的未来发展,是构建和谐海关的基础性条件,也是海关改革进程中的原则,离开这三者之中任何一方面,都会给海关的建设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就是建设一个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相统一的海关
如何处理好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的关系,是海关管理面临的一对矛盾和考验。做到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相统一,必然会带来海关管理上的和谐。如果海关仅强调严密监管,忽略高效运作,必然引起海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不满和怨声载道;如果海关仅注重高效运作,而忽视严密监管,必然会以牺牲国家利益为代价。
(一)严密监管是建设和谐海关必然要求
当前,加入WTO后的中国的关税在不断降低,但是一些重点敏感商品的走私依然存在,非涉税案件也在呈上升趋势,98年打私会之后,海关始终保持了打私的高压态势,遏制了曾经一度猖獗的走私狂潮。同时,海关深化业务改革,不断加大对进出口货物的监管力度,海关税收连年上升。监管是海关职能之一,提高海关管理水平,加强海关监管能力,是实现和谐海关的重要方式。
(二)高效运作是建设和谐海关的重要标志
海关的通关效率、办事速度是否方便快捷,执法是否坚强有力,直接影响着建设和谐海关的成效。现代企业的“零库存”战略,对海关的通关监管的方式提出了考验。海关推广建立“一口对外”式的服务模式,通过信息的高度共享与作业模式的有机结合,建立集中的信息处理系统。海关只有不断改变监管方式,才能适应这一变化,为国内企业增加其国际竞争力。青岛关区推行的“属地报关、口岸验放”的模式,便是充分利用现有信息技术条件,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口岸海关与属地海关对货物监管的信息共享,节省了企业的运输、报关、装卸费用,对货物通关的一次革新式的改变,受到了进出口企业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就是建设一个管理能力与任务职责相适应的海关
海关要在进出口监管中体现出总揽全局、全面筹划,兼顾各方,协调发展的管理能力,有效地实现管理资源整合,从而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海关管理行政管理体制。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和加深,我国海关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职责,对海关行政管理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法能力,圆满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神圣使命,又成为建设和谐海关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
牟新生署长在今年的关长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加强海关执法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海关税收征管、打击走私、通关监管、保税监管、统计监测等5种能力,有效履行国家赋予的各项职责,高质量地完成国家交给的各项任务,始终是海关工作的主线。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国家和政府对海关作用的发挥非常重视。在海关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能加强海关的能力建设,特别是人员的能力建设,才能适应海关职责任务的要求,从而提高与现代经济社会的协调性和社会发展的合理性,减少转型时期的阵痛。
一是海关要建立可靠的管理保障机制。要通过加强“电子总署”、“电子通关”、“电子口岸”的建设,以期满足进出口企业对通关效率和贸易便利化的需求。
二是海关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控制机制。对各项海关行政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对各业务环节从程序上予以明确,做到控制与管理相一致。青岛海关从“控制”入手,建立职能部门控制与基层自我控制、日常即时性控制与阶段性综合控制、普遍警示性控制与重点风险式控制相互交织的控制网络。
三是海关要建立敏感的预警机制。要通过风险管理平台,统计部门,及时掌握进出口态势,为国家的宏观决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