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时代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6)
2010-06-15 22:10
目前,许多管理措施建立在防范式管理的基础上,投入了大量的管理资源,也未取得较好的成效。如果社会建立起诚信体制,必将减少许多宝贵管理资源的使用,使有限的管理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
(三)规范把关与服务促进的平衡是建设和谐海关的驱动力。海关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法律赋予海关对进出境货物、物品、运输工具实施监督管理、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打击走私、编制进出口统计等重要职责,是党的执政活动的有效工具和重要手段。全面忠实地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和科技文化交往,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海关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海关工作存在和发展的立身之本。
建设和谐海关,对于规范把关与服务促进,两者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保证和谐海关的顺利建设。历史上的经验与教训也一再启示:海关作为把守国家大门的行政执法机关,守土有责;海关作为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者,服务有责。海关运作顺畅能够促进贸易便利化的发展。海关与进出口企业、国际物流业等贸易群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海关是进出口贸易链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海关与国内外贸易界的联系在许多方面变得日益紧密,相互联系并互相影响。为此,海关要与海关行政管理相对人建立互动关系。
一是海关组织要不断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海关监管的需要,对海关三级事权进行机构重组,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建设“电子口岸”“电子海关”、“无纸报关”等形式,缩短时间和空间的差别和距离,注重管理效率和过程监管。
二是要加强海关与海关之间的协调,提高海关管理协调能力。避免出现海关与海关之间执法上的偏差和沟通上的误解,使进出口企业无所适从。
三是要积极参与国际海关事务,提高和扩大中国海关在世界海关事务的影响,同时积极向国外先进海关学习,借鉴吸收优秀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在更高的层面上,加强与世界各国海关的交流与合作。
四是加强与地方政府、其他部门的联系配合,与其他部门处于紧密配合、相互支持的和谐状态。例如,知识产权保护,海关与其他执法部门的配合,才能得到有效的执法效果。
五是海关要以创新管理方式加强管理,不能偏面地加大海关单证审核率和查验率高。可通过对海关业务流程的再造,海关管理顺序上的“前推后移”,以风险管理的技术,稽查核查的方式,结合不同监管货物的特点,进行全程动态即时性监管。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拓展工作视野,联系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海关资源,综合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是一个稳中有变、动态式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海关上下之间、海关与海关之间、海关与社会之间、海关与海关管理行政相对人之间等,存在着互惠、互利、互补、互动、互助的关系,兼容共生,要在各自的工作上形成高效,在共同的事业上形成合力,在社会生活上形成共振,在迅猛的发展中形成协调,在创新的管理实践中形成共赢的局面,真正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的实质目的。
把握时代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