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立和完善海关事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为海关事业的运动、发展、变化提供取之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充沛的能量;
二是促进和加强海关事业发展的协调机制。通过维护和保持着海关内部、海关与海关之间、海关与社会之间各种力量与利益的协调、稳定、平衡。
三是提高和改进海关人才的开发、流动、培养机制。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海关的目的,在于给人一个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宽松和谐的环境。满足每个人的创造愿望、创造才能、创造成果,使关员的各种积极性与创造力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通过岗位练兵、能手示范、业务比武等形式,提高关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
四是创建多样化的社团活动,为关员提供一个归属感和认可感。社团组织是联系关员和组织的纽带,组织各种类型的社团组织,让广大关员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 无论是文体联谊型的、还是学术交流型的不同社团,都能起到正规组织起不到的作用
五是倡导诚信友爱,实现海关事业“零损耗”的工作环境。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诚信友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内耗和摩擦,减少社会生活的风险和代价,使社会的运行成本大大降低。在海关的文化建设上,构筑互信互爱的良好人际关系,使关员能够感受做人的价值和尊严,体验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幸福,从而有利于关员的身心健康和事业的成功,实现海关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就是建设一个把关规范与服务促进相平衡的海关
社会主义和谐海关重在建设,更要注重管理。管理就意味着矛盾。海关在把关与服务的关系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管理层次,要求也不相同。如何做到把关与服务的平衡,如何做到权力制衡、行为规范、监督检查是对建设和谐海关的一个重大考验。今年,青岛海关与关区内的当地政府、企业、协会面对面座谈,强化服务理念,送政策上门,主动服务,感情服务,树立求真务实、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推出“海关服务年”,加快服务速度,提高服务质量,这是海关工作对现代经济社会的积极反映。
(一)规范把关是建设和谐海关的主线。海关履行职责的两种表现形式:把关与服务。但两者不是截然分开,把关之中有服务,服务之中有把关。规范把关是提高海关管理质量的重要方式。多年来,青岛海关努力推行业务质量管理,全面提升执法水平,通过风险式审单、通关作业质量评估,形成网上质疑、反馈、核查、评估建议等,形成环环相扣的职能管理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服务促进是建设和谐海关的目的。海关严格把关的最重要目的在于,通过海关规范的执法,创造一个公平有序、服务高效、监管规范、成本低廉的海关监管环境,促进进出口企业的发展,使守法的行政相对人得到便捷的通关,从而加快对外经济的发展。海关要保持沟通的顺畅性,包括上下、内外以及横向沟通,减少不必要的管理内耗,海关通过风险管理、稽查、担保、分级管理等方式,提高贸易效率,提供便捷服务,促进贸易便利化。
1、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提高海关工作服务的针对性和主动性。海关要与进出口企业等商界建立良好的双向沟通机制,海关要主动到企业调研、向企业宣传海关政策,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使海关的政策信息及时、准确、简单、快捷地传达到企业。另外,也要求企业能够主动提供机会,邀请海关关员到企业进行座谈,了解企业,以便更好地服务。海关
2、建立诚信环境,减少管理成本,全力支持外经贸发展。建立在契约基础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现代社会关系的主要形式,权利义务主体的契约意识和诚信精神对社会的正常运行具有决定意义。海关要与进出口企业建立诚信合作有关系。目前,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全社会的信用体系。海关作为执法机关,如果失去了诚信,必然会失去了进出口企业的信任,增加腐败的机会。如果进出口企业没有诚信,必然会增加其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