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新时期国有商业银行资金的有效营销

2010-06-18 09:01

议新时期国有商业银行资金的有效营销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国有商业银行资金格局已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但同时也面对着资本充足率不高、资产负债结构单一、资金配置效益不高等矛盾。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同业竞争的加剧,各家商业银行对资金运作的效率及收益的追求越来越高,基层行加强资金营销的呼声较高。在这种背景下,提出加强资金的有效营销,不仅仅是观念的转变,更重要的是要实现资金营运业务的创新并以此培植新的效益增长点。 
一、新形势下加强资金有效营销的重要性
(一)、国有商业银行资金营运的现状及问题
1、认识错位。一是目标认识错位。长期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国有商业银行资金营运很大程度上还局限于流动性管理层面,“三性”协调下的效益观念较淡薄,“三性”原则在营运资金过程中被人为割离,资金营运的效益目的性不强。二是职能定位的认识错位。资金营运的管理职能被人为强化,而经营职能却在淡化,资金营运对全行资源优化配置的牵引作用无法发挥,资金对业务发展的推动力作用无法显现,内在的功效放大功能被压抑。三是目标市场定位的认识错位。长期以来以存贷为主的营运思维惯性使我们对全局性、全口径的资金及市场研究不多,无形中更助长了资产负债结构单一、营运领域狭窄等矛盾。
2、资金营运的管理屏障问题突出。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点多面广,分支机构的资金状况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而现有的集中管理、分级层层授权授信的资金管理模式极易引发分支机构资金营运方向上的趋同性,分支机构拓展资金业务的积极性被压抑,资金资源难以做到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全行资金配置的集成度不高,内耗较大。
3、资金营运机制缺乏灵活性,调控手段不多。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营运资金的主要手段有系统内资金、现金、利率等相关的规定和管理办法,由于这些手段的设置没有完全以市场为导向,更多掺杂了行政色彩和主观因素,加之对这些手段的调整缺乏适时性和敏锐性,导致各行资金营运对市场信号反映迟滞,对系统内资金供求的传导性较差。尤其在全行超负荷的资金状况得到根本改变的大背景下,资金营运机制缺乏灵活性,一方面造成各级行都去争规模,争政策;同时在贷款规模有限、又无其它更有效的运用途径的情况下,基层行不得不以存放人行款项和系统内上存等低效资产的方式大量保持备付金,不仅难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更造成了资金使用上的浪费和资金效益的低下。
4、技术含量不高,分析预测手段落后,资金营运的附加值不高。从系统性业务来看,实时汇兑系统的运行中仍存在一些技术问题,如资金调度系统与实时汇兑系统未统一,资金结算通道仍未完全畅通,特别是还没有能满足大型集团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监测和资金调度的专门软件,全行性的结算功能尚不能完全满足跨地区、跨行业大客户的需要。从个人业务来看,借记卡存在不少单边账,网上银行的发展明显落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对理财等新业务的相关软件开发几乎是空白。从后台决策管理信息系统来看,全行性的资金管理系统仍未建立,能满足现代管理需要的分析模型尚未建立。
(二)新形势下加强资金有效营销的紧迫性
资金的有效营销是指在资金营运中按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要求,引入市场营销的观念,运用经营资源集成化配置等现代管理技术,通过有效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拓展资产、负债及中间业务的新领域及规避风险等来实现有效发展。
资金的有效营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信贷资金运动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它是对传统资金业务的重大突破和发展,主要表现在:
(1)与传统资金业务相比,目标定位不同。资金的有效营销突破了传统资金业务长期停留在保付等低层次操作目标上的局限性,将目标直接定位于三性原则下的效益目标上。
(2)与传统资金业务不同,资金的有效营销强调银行业务与市场的对接,通过拓展外延更广、内涵更深的金融产品去贴近市场,占领市场。

议新时期国有商业银行资金的有效营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保证正确战略在地税基层有效执行的理性思考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