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新时期国有商业银行资金的有效营销(5)

2010-06-18 09:01


(三)、加强资金营运的业务培训和人才培养,努力打造一支复合型、理财型的人才队伍。
要加强对各项新业务、各市场及各种经营管理技术的培训力度。要着眼于长远发展,培养和延揽一大批复合型、理财专家型人才。要建立资金经理制,进一步完善对人才的考核激励机制。要更新人才管理观念,引入先进的授权管理和员工自我管理思想,努力把我行的资金营运队伍打造成一支团结进取、高效率的团队。

四、新形势下加强资金营销工作应坚持的几点原则
(一)资金营销中应着眼于有效发展,注重有效经营。强调资金的有效营销,不能局限于现在资金多了要用出去的层次,不是为了营销而营销,而是要在有效经营的原则下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增加了5倍,而总体效益却在下滑,虽然这有种种原因,但资金的高使用率与低效益并存的现象从经济学上可以理解为规模不经济,在资产负债单一的结构条件下,贷款资产的加速堆积过程,也就是风险不断集中、流动性高速变弱的过程。资金的有效营销就是要极力解决造成这一被动局面的深层次矛盾,主动地走一条遵循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及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基本要求的效益最大化之路,而不是违背这些规律及要求的规模不经济之路。
(二)、资金营销中应遵循“三性”之间协调统一的原则。三性原则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最基本的原则,三性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关系是商业银行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和基本原则。围绕实现资金的有效营销而展开的制度层面的改革、技术支持层面的创新及产品服务层面的创新等均要遵循三性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参与市场运作时应特别注意风险回避及防范。一是加强调查研究分析评估,搞好对不同市场发展趋势的评估论证工作。二是实行有重点的、分层次的市场进出战略。总行要继续强化系统管理的职能,鼓励符合条件的分支机构适时适度地参与市场运作,有效拓展资金营运新渠道。
(三)、资金营销应遵循集中调配管理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的原则。资金营销不仅要确保国有商业银行大量存差出现后新增存差的使用效益,而且要解决历史遗留下的存量不活造成的无效益资金大量占用问题。资金趋利避险的天然属性既要求通过集中调配方式将资金集聚到高收益、低风险的产业、产品及区域上,又要充分考虑分支行间资金状况的差异性及经营潜力的不同,通过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及扁平化管理充分挖掘各级行的经营潜力,充分调动各级行的经营积极性。
(四)、资金营销应坚持风险首位及内控先行原则。业务多元化后,商业银行的风险暴露点必然增多,风险运行必然呈现新的特点、新的规律,风险防范和规避的要求将更高。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既是稳健经营的内在要求,也是保证全行资金大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首先,新业务、新机构的开办,必须首先建章立制,自觉地把加强内控建设作为防范银行经营风险的关键环节来抓,从制度上解决人治大于法治,一放就乱的问题。其次,强化制度约束,抓好内控重点。做好内控工作的关键在于有章必循,违章必究,执法必严,令行禁止,决不姑息迁就。各个分支机构必须牢固树立一级法人观念,严格执行转授权制度。要突出控制重点,抓住了重点就抓住了要害,在不同业务开展过程中,要抓住不同业务风险的不同特点及风险多发点,明确内控的重点及手段,以有效控制银行的经营风险。


议新时期国有商业银行资金的有效营销(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保证正确战略在地税基层有效执行的理性思考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