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的经营方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特别是正式加入WTO后,由于关税减让、非关税壁垒逐步取消,市场准入逐步放开,国际大公司的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将越来越多地涌入中国市场,迫切要求我们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与国外大公司竞争。搞好财务管理,能协调各生产要素之间的组合,从而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因此,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运行机制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
一、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
企业管理就是通过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手段,对企业的人、财、物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利用,使其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管理必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诸如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劳动人事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涵盖着企业人财物、供产销各个方面。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管理各项工作既有科学的分工,又有紧密的配合。
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一种价值管理;是组织资金运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因此,财务管理是对企业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评价,是监督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的有效工具,更是企业进行预测、决策,实施战略管理的基础和依据。它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枢纽位置和中心环节。同其它管理相比较,财务管理具有综合性强,联系面广,反映迅速、准确三个特点。因此,可以说只有抓好财务管理,才能带动企业全面科学管理;只有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才能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企业制度。
(一)企业生存发展基本条件和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固有的内在联系,决定企业管理必须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要求,就是不断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增值能力和自主经营的支付能力,而财务管理在提高企业增值能力和支付能力中起着主导作用,企业目标的实现过程就是财务管理职能运作过程,这种固有的内在联系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⒈直接性。企业的财务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财务管理是一种价值管理,它通过资金、成本、利润等管理对价值的形成、实现和分配进行管理。其中成本控制是其一个重要的内容。成本控制最直接的结果就是降低成本,当售价不变时,降低成本就意味着利润的相对增加;降低成本就可以降低保本点,扩大安全边际,增强抗风险和竞争能力;降低成本就可以减少资金占用,降低社会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总之,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大局。
⒉一致性。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目标(企业永久生存)的价值化,财务管理的具体目标(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又正是企业目标的具体化。
企业的目标是生存、发展和获利。企业的这个目标要求财务管理完成筹措资金并有效地使用资金的任务。力求保持以收抵支和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减少破产的风险,使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地生存下去,是对财务管理的第一个要求——偿债能力。筹集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是对财务管理的第二个要求——营运能力。通过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使企业获利,是对财务管理的第三个要求——盈利能力。企业应保持良好的偿债能力与尽可能提高营运、盈利能力的协调、统一,促进企业理财目标的顺利实现。企业财务管理最高目标着眼于企业的获利能力;基本目标着眼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由此可见,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财务目标是最本质的,它能集中体现企业经营的目标。任何一种经营方案,不论它直接服从于何种职能化目标,只有在其可为企业增加财富时才具有可行性。
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实施对策
2010-07-11 01:04
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实施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