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实施对策(2)
2010-07-11 01:04
⒊风险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随着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完善,企业要自主经营,像设备投资、技术改造等重大经营决策全由企业自己决定。这些重大投资项目往往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这些项目的预测和决策的正确与否却又主要取决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
(二)企业管理工作的主要矛盾决定了企业管理必须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企业为了实现经济目标,需要发挥计划、生产、质量、营销、财务等各方面的管理职能,合理组织,调节人力和物力。这些管理职能之间相互依存,相辅相承,共同构成了企业管理这一事物的矛盾对立统一体。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才能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呢?一个时期以来,企业管理曾以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市场管理为中心,但由于他们都受到各自职能范围的限制,只能对企业的某一方面发生调控作用,不能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因此也只能制约企业某一部门的人员,而不能涉及到企业的各个职工。强调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可能会忽视市场需求的变化情况;提出“质量否决”,往往又忽视了货款的回笼,总之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效益低下的问题,究竟原因是没有抓住企业管理中的主要矛盾——财务管理。那么财务管理是如何表现为企业管理的主要矛盾的呢?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
⒈全局性。即财务活动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可以利用货币资金形态综合反映。流通领域生产资料的取得表现为资金流出,产品销售表现为资金流入,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耗费、增值、分配、补偿都表现为一系列货币资金的运动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财务管理的主要对象——资金及其流转。可见,企业的财务活动就是指企业再生产过程的价值方面,它以货币资金形态综合反映了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⒉渗透性。指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涉及到了企业内部的各部门、各单位乃至每个职工。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不仅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影响到企业内部各部门和每个职工的利益,所以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乃至每个职工都要精打细算,尽可能节约开支,降低成本费用。从财务的角度而言,就是要减少资金的流出。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就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是渗透到了企业内部的各个管理环节。
⒊综合性。即财务管理具有综合协调管理的功能。财务管理是组织资金运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经济管理工作。企业通过财务预测、决策和计划来综合规划企业的经济活动,通过制定合适的利润分配政策来正确处理协调债权人、职工、投资者等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而资金、成本、收入和利润等财务指标又以价值形式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条件,生产经营中的耗费和收回,生产经营的成果及其它分配等情况。
二、如何使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作用
欲使财务管理真正发挥核心作用,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确立:
(一)更新思想,转变观念。
企业管理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实行财务管理,就必须转变观念。必须认识到,财务关系是各种关系的反映,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要通过财务关系来处理协调,所有经营管理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经营成果最终要通过财务成果来反映和体现。也就是说,生产经营是手段,经济效益是目的。树立市场观念、风险与收益对等观念,资金循环观念、机会成本观念、全员财务意识观念、经营观念、竞争观念、节约观念、效率观念、信息观念、人才观念、法制观念等等,树立一个有价值的财务管理思想新体系,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创造或取得最大经济效益过程中的龙头作用。
⒈财务管理新思想的导向——市场观念。
市场经济本身就意味着竞争,意味着风险。在新的企业经营机制下,市场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起点和终点,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源泉。企业要搞活,就要有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的能力;企业要生存,就必须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我们必须树立随着市场转、瞄着市场变的市场观念,自觉地按照市场组织、调整生产经营活动。
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实施对策(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