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物流概念的拓展
随着物流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近些年一些学者将物流研究的范围从原有的流通环节扩大到“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四个环节,值得注意的是,当物流研究范围扩大到生产领域时,物流研究对象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已经超出商品的范围,扩大到生产资料范畴。由此产生出许多种新的“物流”定义,例如加拿大物流管理协会(CALM)定义物流为:“原材料、半成品(在制品库存)以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有效的流动和存储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该过程包括进向、去向和内部流动。” 日本综合研究所在《物流手册》中对物流的定义是“物流是物资资料从供应者到需求者的物理性(实体性)流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等等。这样,“物”的概念就延伸为物质资料,也把“物料”包含在其中。随之而来出现更多新的物流概念和定义,例如“企业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等。“企业物流是指在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物品从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到产成品和销售,以及伴随生产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完整活动[1].”“生产物流主要是研究生产流程设计、产品定位策略、生产和存货的功能总体规划问题和产能规划等方面的问题[2].”由此可见,物流中的“物”已经扩大到包括“物料”在内的研究范围。
1.2 物流管理和物料管理的概念
搞清“物流管理”和“物料管理”的基本概念,是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
1.2.1 物流管理的定义
目前,关于物流管理的著作很多,对“物流管理”的定义也各不相同。例如,在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物流管理概论》中定义:“物流管理是通过对物流管理组织,对整个物流活动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以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3].”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物流学》中定义:“物流管理是通过物流管理组织对整个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监督、控制、调节工作的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定义:“物流管理是指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物流管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物流管理基础》等教材都采用了这个的定义[4-5]。
1.2.2 物料管理的定义
物料管理的定义:规划、组织、用人、领导、控制五项管理功能渗入企业产销过程,以经济合理的方法获取组织机构所需物料的管理方法。其中,经济合理的方法是指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适当的价格、适当的品质、获取适当数量的物料。物料管理的内容包括:物料编号、物料计划和存量管制,请购和采购管理,发领料、退料、催料管理,物料搬运、盘点和账目管理,物料人员管理和绩效评估,物料计算机作业管理等[6].物料管理方面的学术著作不是很多,主要集中在台湾高校某些学者的研究成果,他们把物料当作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在工厂内部如何利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来提高物资资料的使用效率,以提高生产率。物料管理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较强,对企业内部生产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1.2.3 物流管理研究范围的拓展
随着“物流”概念外延的扩大,物流管理概念的外延也随之扩大。美国学者鲍沃索克斯在《物流管理》一书中,将“物流管理”定义为:“以卖主为起点,将原材料、零部件和制成品在各个企业间有策略的加以流转,最终达到用户,期间所有一切活动的管理过程”。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物流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物流管理是指物资的采购、运输、配送、储备等活动,是企业之间的一种物资流通活动。广义的物流管理包括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转化过程,即供应链管理。
2 物流管理与物料管理的异同点
概念辨析就是通过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从中分析其本质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