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物流管理与物料管理的相同点
物流管理与物料管理具有以下相同点:
(1)两者的管理对象都是“物”。无论“商品”,还是“生产原料”,都属于“实物”的范畴,“物”不具有自主性,不能够自行移动。
(2)两者管理的本质相同。都是通过计划、组织、决策、调控职能来对商品或原料的流动过程进行管理,使之产生最大效益。
(3)两者研究的对象相同。都是对“流程”进行研究。
(4)两者管理要素相同。都涉及人、财、物、设备、设施和信息六大要素。
(5)两者管理目标相近。都是追求高效率、高效益、低成本、可靠性、安全性、精确性。
2.2 物流管理与物料管理的不同点
物流管理与物料管理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和增值机理三个方面。
2.2.1 管理主体不同
管理主体即管理者。物料的管理主体在生产企业内部,通常在企业内部设置材料室、储存和采购部门等,统一对物料进行管理;也有一些企业设有厂长助理,对物料的采购、品质、生产、制造等环节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在物料管理过程中,企业的财务部门、销售部门一般不直接参与物料管理工作。而物流的管理主体通常在物品生产企业之外,因此,物流的管理者总是从更宏观的角度,介于企业之间进行物流运筹和组织。例如第三方物流的管理者,即不属于生产方,也不属于消费方,而是从第三方角度为供求双方提供服务,寻求利益平衡点,达到共赢的目的。第三方物流的组织体系一般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三个层次。在物流企业内部,所有的部门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物流管理活动之中。
2.2.2 管理客体不同
从物流的原义角度看,物流的管理客体是商品的流通,物料的管理客体是生产资料的流动,虽然二者都是物的流动,但是,两者存在许多不同点。
(1)“物”不同。对于物料管理来讲,管理的“物”主要指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物料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只能在生产企业内部体现,在物料管理的过程中,“物”的所有权不会发生变化;而对于物流管理来说,管理的“物”则主要指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在管理的过程中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通过物流活动的时、空转移来实现,在时、空转移过程中物的所有权会发生改变。
(2)流向不同。在物料管理中,“物”的流向是依据生产工艺过程而确定,当生产工艺确定之后,物料的流向就被确定,并且物料的流动总是在生产企业内部进行;而在物流管理中,“物”的流向总是由供应方指向需求方,由于需求具有不确定性,因此,物流的流向也具有不确定性。
(3)可靠性不同。在物流管理中,商品从供应方向需求方流动往往受到交通条件、人为因素、天气条件等影响,尽管事先对物流的流程进行精心策划,但是,完成物流的实际时间、速度、费用、流量、质量等都会面临不确定性,难以做到十分精确。而在物料管理中,现代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完全可以保证物料精确流动,除非机械故障等特殊原因,很少出现意外情况。
2.2.3 管理的范围不同
对于物料管理,管理者的管理范围仅限于工厂或者公司内部;而对于物流管理来讲,管理范围远大于物料管理,管理要素更加复杂多变,几乎涉及到从原料、生产、包装、储存、装卸搬运、运输、配送、消费等各个环节,在地理范围上比物料管理更加广阔。
2.3 物流与物料流的动力机制差异
在商业领域,价值形成机理直接影响管理方式。物流与物料的价值形成机理存在显著差异。
2.3.1 价值形成不同
在物流管理中,商品的价值是通过商品的时间、空间、所有权转移来实现,物流管理的客体已经具备了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衡量物流管理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商品在流动过程中是否发生损坏,物流管理者的责任是尽最大可能将商品完好无损地送达客户手中。物料管理是通过生产工艺过程改变物料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实现增值,在物料管理中,物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品,物料管理的重心是促进物料物理或化学转化效率,使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增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