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制度定位的再认识(2)

2010-07-11 01:07


  1.摆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准确定位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忽视了这一点,经济体制改革总是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所有改革都围绕着国企转。事实表明,企图绕开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进改革是行不通的。而以改革和规范政府资金使用方式为宗旨的政府采购制度,则一改围绕国企“放权让利”的传统改革思路,改革从公共部门内部的放权与收权的循环转变到政府的“自我革命”上来。购买性支出不再由各政府部门说了算,而是交由市场来选择,即原来由政府掌握的一部分权力归还给了市场。与此相适应,政府的职权范围必须重新进行调整,即政府分权应严格限定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范围之内,以充分体现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优先”的原则。由此可见,政府采购制度从公共支出入手,为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凡是市场能干的,先让市场去干,只有市场不能干或干不好的,才由政府去补充,即政府的作用范围应严格地限定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内。在这里,市场实际上是一种基准,而不是相反。
  2.实现社会总供需的平衡
  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我们知道,社会总需求(D)=消费性需求(C)+投资性需求(I)+政府购买(G),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即政府采购,它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整政府采购的总量可以调整社会总需求,进而促进全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当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应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政策工具的运用主要是减税和扩大政府支出。体现在支出上,便是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时,政府可以扩大支出,包括增加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性支出和政府转移性支出等,以增加居民的消费和促进企业扩大投资,提高社会总需求水平。反之,如需对增长过快的经济进行降温,政府则可以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缩减其支出规模。政府的购买性支出政策作为一项相机抉择的财政措施之一,具有收效大、时滞短的特点,政府购买性支出发生任何较大的变化,由于其乘数作用,都会引起社会的生产和分配在总量和结构方面产生相当大的反应,从而起到调控宏观经济总量平衡的作用。
  3.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
  政府是国内最大的单一消费者,政府采购的数量、品种和频率的改变,不仅能够对社会的总供需施加一定的影响,而且还能够影响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国际经验表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有不同的产业结构与之相适应。所以当国民经济各产业的比例阻碍了经济发展的时候,就需要政府有所作为,采取某些措施鼓励或限制某些产业的发展。对需要鼓励的产业,可以采取扩大相对购买量等方式增加对该产业的购买力度;而对一些需限制的产业,则采取不购买或少量购买的策略。具体到产品结构也是一样,可以通过对一些产品的购买与否、调整购买量的大小及提前或推迟政府采购的时间来达到鼓励或限制这些产品生产的目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政府采购本身是一种制度安排,它把政府置身于市场中。政府的运作必须遵守市场的游戏规则,即政府也应是一个“理性的人”,在进行购买时应以“物美价廉”作为交易准则。所以,即使政府为了促进某种产业的发展或鼓励某些产品的生产,也还是要按照严格的标准来选择供应商,而不是随意购买。
  4.平衡地区间经济的发展
  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各国经济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我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的国家来说。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但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还易引发社会动荡不安,因此,各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非常重视正确处理这一问题。政府采购制度的推行则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一矛盾。
  5.实现对民族产业的保护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各国发展都不可能置身于国际经济之外。但与此同时,各国又都有其特色的民族产业,这些民族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扶持。如果完全实行贸易自由化,民族产业必然会受到冲击。而政府采购则是世界各国保护国内产业的有效手段。

政府采购制度定位的再认识(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电子商务中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方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