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管理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3)

2010-07-11 01:08


  首先表现在:目前我国内审机构绝大部分人员为财会人员,多是从财会岗位转过来的,这样造成审计岗位人员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虽然对财务和会计等专业知识比较熟悉,但现代管理等知识相对欠缺。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不多,法律、计算机等方面的人才更是稀缺,并且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根本无法满足管理审计工作的需要;其次表现在:后续教育与培训跟不上。当前的一些培训工作,除了内容陈旧,不能顺应管理审计形势发展需要外,培训方式主要依靠讲座式学习,缺乏与企业实际密切结合的案例教学,培训效果不理想。
  四、加强企业管理审计的措施
  在初步分析企业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后,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不断地完善、健全管理审计机制,使管理审计从单纯的查错防弊向促进和提高部门和单位的管理水平转变,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1.加大管理审计绩效准则和审计技术研究力度,尽快出台管理审计法律法规准则
  针对管理审计依据不明、标准模糊的问题,政府审计部门应推动管理审计的立法工作。管理审计若要健康深入开展,则有针对性的管理审计法律法规和准则,应成为指导审计活动的基本原则。国家审计机关应加强业务指导,内部审计协会或注册会计师协会应重视此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尽快修订完善《审计法》,并出台管理审计的审计准则,特别是制定管理审计绩效准则的指导意见,同时加强对审计取证方法的指导,减少审计的盲目性,提高管理审计的地位和质量。
  2.领导重视,职工参与,创造良好的内部审计氛围
  企业领导高度重视,是有效开展管理审计的前提。企业领导是否高度重视内审部门、内审工作,将直接决定管理审计的效果。而允许甚至鼓励相关岗位的职工积极参与,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强调审计与被审计单位是对等的主体,创造轻松的氛围,在西方的实践中被证明会带来良好的效果。在审计中,领导、审计人员、被审计对象共同将人情味融入其中,讲求交流沟通,注重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一切从企业的大局出发,共同分析错误和问题的潜在影响,一起探讨改进的可行性和应采取的措施,发挥管理审计在经营管理中的助手和参谋的作用。这种新型的审计方式必将改善审计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关系,消除对立情绪产生的负面审计效果,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主动性、效率性和建设性。内审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发挥,也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高级管理层对内审的重视程度,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3.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管理审计
  相关人员应迅速转变观念,树立与时俱进的审计理念。内审方向应从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变;内审领域不应仅仅局限于财务、停留于财务数据表面,而应深入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内审重点应从以财务审计为基础,转变为以管理审计为主。比如近年来多发的拖欠工程款问题,究其源头,往往与工程项目亏损与投资决策失误、工程合同签订不严密、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用人决策不当与项目管理失控等关系极大,这些都应纳入管理审计的范畴;内审功能要从事后监督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转变,注重分析、预测和评估;内审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强调如何解决问题,提出规范指导性意见,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制订切实可行的管理审计制度
  第一,严格工作程序。审计程序是审计机构及其审计人员在项目审计中自始至终必须遵循的步骤和操作规程。在管理审计工作中,应围绕审计目标,根据审计要求,抓住关键,分清主次,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财力等审计资源,同时,严格按照规范的审计程序,以避免重要审计事项的遗漏,保证审计工作质量,使审计工作做到制度化,规范化。
  第二,根据不同的场合和要求,规定合适的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在制订和实施审计计划时,应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如在进行违纪违规项目的专项审计时,对重要审计事项,应尽可能采用详查法,以便充分发现问题,防止重大遗漏。

关于我国管理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多元化战略”是“馅饼”还是“陷阱”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