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管理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4)

2010-07-11 01:08


  第三,制定明确的管理审计评审参照标准,并尽可能地标准化、量化。进一步规范内审行为,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减少管理审计方法和评价的随意性。不论是评价企业达到预期目标的效果性,还是投入产出的效率性,均要以现有的各项法律法规、行业执行标准等公认的管理规范性文件和企业目标为依据。要运用分析程序,以单位预算、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行业先进水平、以及其他经营数据为依据,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讨论,达成共识,不能妄下结论。
  第四,搞好管理审计的后续工作。任何审计的目的都不是单纯为了审计,管理审计的后续工作是检查建议督促被审计单位纠正、整改的问题是否得到落实,提出的建议性建议是否被及时采纳,验证审计建议和意见是否符合实际。后续审计要达到既监督审计处理决定的落实情况,维护审计工作的严肃性,又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目的。
  5.拓宽内部管理审计的领域
  审计部门不仅是问题的发现者,更应成为改革的推动者,要从管理的角度不断拓宽审计的领域,在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构改革和业务创新等活动中发挥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当前可以重新围绕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选择一些规模相对较小、涉及面相对较窄的项目开展内部管理审计试点,逐步探索路径、摸索方法、积累经验,以内部管理审计的理念,逐步拓展厂长、经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和范围,尝试开展比较全面的任期管理责任审计评价等,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更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服务。
  6.注重审计人才的培养与开发工作
  搞好审计队伍的自身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掌握现代审计的方法和技术,是搞好审计工作的基础。企业内部应真正建立并有效运行权利制衡机制与激励约束机制,抑制“内部人控制”,促使代理者的行为符合委托人的目标与利益。将管理审计机构纳入企业的管理体系中,使其真正担负起企业监控、管理职责。
  管理审计需要复合型的审计队伍,仅有会计师是不够的,还需要精通计算机系统、市场学、工程技术、运筹学、企业管理、质量控制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专家,这是成功实施管理审计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认真推行内部审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和后续教育制度,积极探索建立注册内部审计师制度。要通过向社会和高等院校招聘有识之士,选送内部审计人员到高等院校或国外去深造等各种有效途径和方式对现有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知识和技能培训。

关于我国管理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多元化战略”是“馅饼”还是“陷阱”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