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发展现代化农业问题(2)

2010-06-18 04:02

  农民把土地租给企业,自己也就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莱阳市姜疃镇濯村有8000多亩土地租给多家涉农企业,全部用于发展高档果品生产。全村1300名劳动力大部分都到企业的果园打工,他们还是在本村的土地上劳动,却成了拿工资的工人,全村村民每年的工资收入就有460万元。

  肥城市孙伯镇孙东村有600亩地以入股方式将经营权流转给外商,建起一个有机蔬菜小农场,村里还成立了有机蔬菜合作社,使农民的收益更加多元化。村支书雷茂春介绍说,农民自己种地,只能获得一块收益,流转土地的农户可以获得三块收益,一是入股分红,二是本人在农田打工工资收益,三是家人外出打工收益。孙东村村民雷凤芹告诉记者,自己家有二亩地入了股,过去自己种地,这两亩地种玉米、小麦,一年也就收入七八百元,现在啥也不用管,不用投料投工,光分红就能白拿2000元。此外,自己在菜地里干活,一年能有4000多元收入;丈夫外出到安装队当机工,一天挣四五十元,算起来一年全家收入两万多元。

  在山东,一些土地在流转到新的农业生产主体手中后,正孕育着日新月异的农业发展新图景。有多家日本公司在山东莱阳租下100公顷土地,并引进日本农业专家,发展生菜、甜玉米和草莓等农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农场还将饲养奶牛,并利用粪肥来培养作物,风力和太阳能等环保能源也将被利用。

  2、2006年的一个冬天,在浙江平湖市黄姑镇渡船桥村,村民们在台下静静地坐着,听着台上的村党支部书记张国林“演讲”。

  “我们在这里聚会,是在商量做一件有长远历史意义的大事,这件事的价值将在5年、10年之后被人们广泛地认识到。”张国林激动地说。这次聚会后,渡船桥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正式成立。同其他农村专业合作社不同的是,这个新成立的合作社主要将农户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经营或交由规模经营者统一耕种,村民们是拿着承包地的经营权入股的。

  张国林是远近闻名的青年农民创业户,在他心中,早就有了一本土地规模经营账:渡船桥村约有千户人家,耕地4400多亩。过去村里土地种植每亩年均利润只有200元;可2005年统一种植100亩蔬菜,每亩利润增加300元。

  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让土地流转起来“手牵手”,正给土地资源极度缺乏的浙江农业发展带来一系列新变化。

  原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今年初提出,土地流转是一个再造农业生产主体的过程,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应该鼓励专业大户、农场企业按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采取招标承包等方式,以较高的土地租金和股份分红吸收小农户的承包地,实现零星分包的耕地、水面、园地、林地的集中规模经营。同时,要让转出土地的农民成为新生产主体的农业工人,获得租金与工资双重收入。

  这一设想在浙江已经部分实现。在湖州一些地方,农户转出土地后,一年租金就拿到2000元。德清县在完成土地流转后,有关部门极力撮合农民在企业实现就业,既为企业解决了劳动力,也为“脱农”的农民增加了收入来源。德清县还大规模培训农民的就业技能,全县7成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已转移到了企业或市场,农民现金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14%以上,其中绝大部分来自工资性与经营性收入。据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抽样调查,2007年上半年浙江省农村居民工资性的收入为人均2309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5%。从工资性收入的构成看,在本乡镇地域内企业中从业得到的收入已达到人均1770元。

  3、在浙江慈溪,一个经营面积达4000公顷的规模农场悄然诞生,散户种植收益小,种植、施肥、用药等“绿色标准”难统一管理的局面自此改变。这一切,正是慈溪土地流转带来的。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在市场经济发达的浙江,土地流转异常活跃,流转规模比例也远高于中部一些省份。在河南,土地流转面积为210多万亩,占全省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2.34%。而在浙江,到2006年底,全省土地流转面积为393万亩,占全省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19.8%。

申论热点:发展现代化农业问题(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河北将司法考试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考核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