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经济增长速度的新转变(5)

2010-06-17 15:00


  (三)经济自身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
  进入21世纪以来,台湾经济在备受内外环境剧变冲击之下,经济自身积累的结构性问题也日益突出与激化,而这些问题正是制约未来台湾经济增长速度的根本性因素。
  首先,台湾产业结构面临再次调整升级的强大压力。虽然90年代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台湾产业的主流,并在相当程度上支撑了台湾经济的中速增长。但是台湾所形成的这种产业结构却有明显的脆弱性:其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外依赖性强,特别是对美、日的依赖。由于研究与发展的投入不足,技术自主性不高,台湾信息电子业的关键零组件及中间原料大量依赖从日、美进口。这种对外依赖性,使台湾仍无法摆脱以前的加工出口生产模式,即委托加工生产(OEM)与委托设计生产(ODM)的“代工”模式。这种生产方式不仅产品的附加价值较小,高科技产业的高收益优势不明显,而且生产上较为被动,易受制于委托国,此外,其生产的地位也容易被后起的发展中国家所取代。与此同时,台湾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科技产业的出口市场又严重依赖美、日等国,受其景气波动影响大。其二,产业升级呈单一性。在台湾产业结构调整中,不仅传统产业升级速度缓慢,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落差大,而且高技术产业内部发展也极不平衡。除了信息、半导体工业发展较快外,其他高技术产业,如航空工业、生物技术、消费电子工业、医疗保健工业及环境保护工业等则发展较慢。这种产业升级的单一性,造成台湾新的经济增长机制脆弱而无可持续竞争优势,一旦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受阻,整体产业便失去支柱力量。2001年以来,美、日经济衰退之所以会对台湾造成特别大的打击,台湾产业结构的脆弱性显然是其深层的原因。因此,台湾产业结构已面临进一步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而这一过程将是极其艰难的,也是长期的,在完成这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前,原有高科技产业对总体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将呈弱化趋势。
  第二,当局财政收支恶化趋势加剧。台湾财政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起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财政赤字不断扩大。2000年政权变化以来,财政恶化的窘境更为加剧。收入方面,总体经济增长放慢甚至衰退,税收减少。2001年全年税收较上年减少6.8%。而同时,新执政当局为了兑现选举诺言及刺激景气需要,又采取一系列减税或免税政策,如土地增值税减半二年、制造业新增投资免征5年营利事业所得税等。支出方面,当局既要承诺竞选时开出的社会福利“支票”,推行首次购屋者低利贷款、老人津贴等措施,又要大幅增加军费支出用以采购军备,从而使财政支出急剧扩张。财政入不敷出的局面愈益严重。2001年台湾当局财政赤字总额占GNP的比率达3.5%,已超过国际上3%的财政危机标准。台湾当局财政赤字总额占当年财政支出总额的比率为19.2%,换言之,财政支出近五分之一的财源是依靠举债而来。逐年扩大的赤字累积导致台湾财政的债务负担迅速提高,2001年台湾当局债务余额年增长率为12.0%,债务余额占GNP的比率由2000年时的25.3%上升至28.5%。[9]财政状况的急剧恶化不仅影响台湾经济金融的稳定,而且极大压缩了通过扩大公共投资来拉动内需的空间。2001年台湾当局实施“8100,台湾启动”等的扩大内需方案,成效甚微,关键原因即在于此。2002年5月台湾当局又宣布将推动规模新台币2.65万亿元的“六年发展重点计划”,同样将难以避免这一结局。
  第三,金融体系潜伏危机。台湾金融问题积弊已久,而2000年岛内政权变化以来,政局动荡不安,财经施政混乱,更使金融问题雪上加霜,金融不但无法支持总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反而成为严重的阻碍力量。(1)股市持续重挫,泡沫经济危害加剧。由于股市秩序混乱,市场机能不健全,再加上国际股市的影响等因素,台湾股市一向是暴涨暴跌、泡沫性极强的市场。2000年台湾股价加权指数由年初的10202高点下跌到年底的4614低点,跌幅高达54.8%。2001年股价指数在2月中旬短暂反弹到6000点后,便持续下滑至9月下旬突破3500点大关,低达3411点,此后逐渐反弹,12月指数为5264点。2002年以来股价指数在5000点上下动荡。台湾股市泡沫的破灭,对总体经济造成剧烈的冲击,不仅大量厂商资金被套牢,出现资金周转困难与财务危机,而且股市大幅衰退造成民众资产价值明显下降,直接影响到民间消费水平。(2)金融机构经营环境持续恶化,体质更加脆弱。一是金融机构资产品质持续恶化。由于传统产业与高科技产业均陷于不景气,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的长期低迷不振,使金融业授信品质不良的问题不断加剧。与此同时,近年台湾银行大量从事股票质押业务,盲目扩张信用,使自身的财务状况日益受制于股市的起伏,债务风险大大提高。2001年底全体金融机构逾期放款总额高达10870亿元,平均逾放比率由2000年底的5.34%上升至7.48%,若加计应予观察的放款额,逾放比率则更高达11.29%。[10]二是银行放款与投资增长率持续低落。银行资产品质不断恶化大大伤害了银行放款能力,同时也影响了银行扩大放款的意愿,再加上经济景气衰退,企业投资活动萎缩,银行放款与投资的增长率呈持续下滑走势,2001年为-1.04%。货币供给额的年增率也相应明显下降。银行放款紧缩加剧,一方面难以满足正常经济增长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则压缩了银行自身的获利空间。

台湾经济增长速度的新转变(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在全省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