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现代化进程评估与推进战略(7)

2010-06-17 18:02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即信息产业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催化剂,成为经济新一轮高速增长的关键。然而,信息产业在自身崛起和迅猛扩张的同时,先进的信息技术也对其他产业产生强力渗透、改造和推动作用,包括农业在内的任何其他产业都可以享受信息革命的成果。通过信息化改造,可以减少管理层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使整个经济系统在生产、经营、市场、技术、管理等方面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目前,江苏省已建成二条覆盖全省的信息高速通道,为利用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条件。
  当前农业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在软件建设。主要是建立组织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信息员,建立各类农业信息数据库和专家系统。“十五”期间,应基本完成农业信息网站建设和农业信息员的培训工作。并着手建立起农村经济、农业政策法规、当地自然资源、种子种苗、农药及病虫防治、农业气象、土壤、生态环境、农产品市场行情分析等数据库,主要农作物模式化栽培和畜禽饲养科学化的专家系统,以及农产品网上销售服务系统,以农业各环节的高度信息化推动农业现代化。
  5.农村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的现代化离不开农村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它与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有着互为表里、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推进农村工业化应实行分类发展战略。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效区,要重视农村工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集中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组建城乡一体、产学研、农工贸结合的企业集团,实行跨国经营,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经济欠发达地区,应结合当地资源优势,优先发展农业资源型加工业,特别是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农副产品加工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的现代化。
  从世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来看,城市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置条件。先有城市化,再有农业现代化。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思路应是:在沿海发达地区农村,从发展经济转移农村人口出发,主要是完善规划,立足长远,建设高标准的现代化新型小城镇。完善规划,首先应从各地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要求,对小城镇布局进行科学规划,要打破按行政区域一乡一镇的传统规划思路,有选择有重点地规划一、二级小城镇。其次,要对每个小城镇的发展规划进行精心编制,科学论证。小城镇规划既要考虑长远发展和建设,也要贯彻节约土地和农村综合协调发展原则,今后几年,小城镇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小城镇社会事业设施,发展第三产业,建设起点高、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农村居民住宅小区,加强小城镇环境的综合整治以及建设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创造吸引生产要素和生活要素向小城镇集中的良好环境,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尤其要解决好“两栖农民”问题,要使一部分农民完全离土进镇,变农民为城镇居民。要采取银行支持,地方财政扶持以及制订政策,吸纳社会资金等各种融资渠道,筹集小城镇建设资金。


业现代化进程评估与推进战略(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全球化与中国对外贸易[2]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