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往往在进校遇到老师会恭恭敬敬地敬礼问好,而对于站在一边同样笑脸迎接他们的传达室老大爷却视而不见;看到老师拿着厚厚的作业本会马上过来帮一把,而对于手里端着大盆饭菜的食堂工作人员却置之不理。发现这一现象后,我除了对学生进行“工作没有贵贱之分”的教育外,在平时更加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跟所有人的接触都热情又温和,人家有困难时我马上迎上去帮一把。聪明的孩子们马上跟着我这样做,久而久之,他们的言行变了,观念也变了,学会了尊重所有的劳动者。现在,很多人遇到我时,都夸:“你们班的学生真懂事!”
二、 特殊关系 特色教学
班主任在校期间与学生朝夕相处,熟悉每位学生的性格、思想、学习等多方面情况。学生以往的生活中,出现了哪些与本课内容相似的事例,或者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该结合哪篇课文来进行教育,班主任都心中有数。因此,教学时很容易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班主任可以直接地对学生进行辅导教育,也可以及时地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思品课的教学也将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的关注度和积极性都将有显著的提高,所产生的效果也将事半功倍。
1、 因“需”施教:
班主任工作是纷繁复杂的,班主任经常为一些事情搞得焦头烂额,可事情的结果却往往不如人意。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需要选班干部了,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或者学生对自己是否能胜任这项工作没有自信;要举行一项活动,没有人愿意参加,或者想参加却不敢报名。这种时候,就需要我们的思品教学来帮一把了。
开学了,要挑选新一轮的班干部,要为即将举行的笛子比赛挑选人才,还要为秋季运动会选拔运动员。事情这么多,该怎么办呢?我想到了思品课。针对本班情况,我结合《品德与社会》第一册的《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一课,举行了一次“人才招聘会”。让学生先寻找自己和其他同学的闪光点,再通过自我介绍、表演等,竞选产生了班级里的班长、中队长、文娱委员、生活委员、卫生委员、体育委员等一批优秀的小干部,并且顺利地为笛子比赛和校运会选拔好了人才。我还把班级的事务分成了若干小块,设立了若干个小岗位,举行了一个“岗位认领”活动,让每一个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领一个小小的岗位。在这一节课里,学生表现特别积极,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都勇敢地展示了自己。每一个学生都发现了自己的长处,加深了对班级的热爱,增强了班级凝聚力。我的收获也是前所未有的。既加强了对学生的进一步了解,也为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节省了不少时间与精力。
2、寻“材”施教:
所谓的寻“材”施教,指的是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不局限于书本中的事例和材料,而去发现和寻找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或者他们身边的事例来进行教学。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回归生活,贴近生活”。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学效果也将有显著提高。
例如,上《做班级的小主人》这一课时,我几乎把这节课变成了“故事会”和“表彰会”。我让学生回忆自己或其他同学给班级作出的贡献,上讲台给同学们讲出来。由于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大家积极性很高,记忆力也似乎特别好。很多同学们把一些小事或早已过去很久的故事也说了出来,这让做了这些事情的同学发现“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由衷地感到为班级做事是一件光荣而幸福的事情。同学们还积极为班级的发展献计献策,充分体现了主人翁精神。整节课气氛非常活跃,圆满而精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3、因“病”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