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家校合作,两手抓“导行”: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教育的根本,学校教育如果不能与家庭教育结合是无法奏效的。这个加法大家都不陌生——“5+2=0”,即孩子每星期在学校接受五天的教育,却抵不上周末两天在家庭中受到的负面影响大。生活中,由于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家长们遇到了“望子成龙心切、教子成材无方”的难题,不少家庭的教育甚至是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的。如:许多家长会以自己几十年的人生经验告诫子女,不要相信任何人、不要轻易帮助别人等等。诸如此类的教育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品行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品德教育尤其应该主动和家庭教育结合。
班主任可以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活动加强与家长的交流,给家长们传授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与家长达成共识,避免出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拔河”的现象。同时,可以请求家长的合作,让他们也做孩子思想品德方面的“监督员”。我们还可以利用家访、“家校联系单”,“家校热线”等随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交流孩子在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的情况,及时获得这些方面的信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对孩子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
例如,我们上完《你是我的好朋友》一课后,还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提醒他们不
要给孩子灌输“不能受人欺负,人家打你,你一定要打回来。”这种错误思想,同时要告诉孩子“好东西要大家分享”,让学生获得家长的正确引导,学会跟同学交往。
5、 联系社会辩证“导行”:
孩子的世界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社会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课堂里、和书本上、和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学校思品教学产生怀疑,从而削弱了教育的导引功能。(例如,电视里时常暴光的“假乞丐现象”)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必须解决儿童每天遇到的生活问题,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班主任最容易走进儿童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是我们班主任老师应该做的事情。
有一次,我在下课时,听到几个孩子在聊天:思品课上学了遵守社会公德,乘坐公共汽车不拥挤、给老弱病残让座。可他们跟爸爸妈妈坐公共汽车出门时,常常会遇到一些人争抢座位,对老弱病残者视而不见。他们在讨论到底应不应该给别人让座。我连忙参与了他们的讨论,首先肯定地告诉他们该怎么做,同时告诉他们,必须正视这种社会现实,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那这样的现象一定会慢慢减少直至消失。在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是非观念后,我让他们自己去实践一下。事后,在学生的日记中,我看到了这样一段话:“那一刻,看到人们投来赞许的目光,我的心里比喝了蜜还甜。”我笑了,在与社会不良现象的对抗中,我又一次赢了。
四、特殊方法 特色评价
身为班主任,对每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有一个教全面、正确的了解。所以,可以制定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情况进行考核与鉴定。思品课的考核及鉴定应以平时的行为表现为主要依据,这能让学生更注意自己平时的行为和道德修养。从而使学生从童年时代就开 始注意把知识、能力和觉悟有机地结合起来。
1、 自评 —— 成长的足迹:
在学生自评这一块,我设计了学生的成长档案。在教室的墙壁上开辟了一片园地,旁边装饰有小脚丫的图案,贴上一个个档案袋,取名为“成长的足迹”。在上面有一段话:“这一行足迹,虽然歪歪扭扭;记录的,却是最真实的自己。”学生每一天审视自己的言行后,写一篇简短的成长日记投入成长档案袋中。这样,学生每天对自己的行为都有反思和评价,还能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提醒自己在下一天中注意,教育的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