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来中国反腐倡廉建设的过程伴随并保障60年来中国社会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过程,历经60年风雨洗礼的共和国已经踏上经济实力世界第三,综合国力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进入全面小康的新台阶,发展模式由传统发展进入科学发展、由大国向强国转型的现代化的新阶段。回顾60年来中国反腐倡廉建设的历史,总结60年来腐败者的“腐败逻辑”,着眼于历史机遇期新的使命,笔者认为,新时期中国的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做到“十破十立”。
一是破除“鸡犬升天”的封建思想,树立自立自强新观念。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这本是中国封建的传统;但在中国这个社会保障体系还处在低水平的前提下,人们的族群意识仍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一但遇有大事喜事或是经济、司法、就业等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族群中人出人头地者,特别是“做官的”,除非不想“衣锦还乡”,或则就要出面出钱出力解决问题,从而成为干部走上腐败之路的一种诱因,一种“逻辑”(传统文化逼出来的腐败)。解决的办法当然只有在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基础上,同时树立和强化国人的自立自强的观念,使国人从族人变成社会公民,使公民遇事找政府,不找族人中的出人头地者。
二是破除“钱”“权” 恶性循环交易思想,树立以科学政绩找出路的升迁新观念。
干部队伍中就有人信奉所谓“不跑不送,原地不动” 的“潜规则”,于是自己是这样上来的,也要求下属如此孝敬自己,自己又如法泡制争取更大的官,形成恶性循环,更有甚者公开标价买官卖官,而出钱者当然不会做赔本交易,而是抱着“一本万利”的目的进行交易的,结果只有慷国家众人之慨!这也是干部走上腐败之路的一种“逻辑”。解决的办法只有组织上用人时务必以科学政绩观来横量干部的升迁,形成明确的用人的“风向标”,引导干部抛弃所谓的潜规则,牢固树立以科学政绩找出路的升迁新观念。
三是破除“处染缸而染” 和法不责众的思想,树立正气必然压倒腐气的新信念。
由于国情复杂,从已查处的腐败案件来看,个别地方个别单位或系统确实在存在整体性腐败现象,名副其实的一个腐败染缸,个别或新进入的少数干部反而成为另类,于是或迫于无赖或抱着法不责众等思想参于其中,这是干部走上腐败之路的又一种“逻辑”。其实,纸是包不住火的,实践证明一窝端是最终归宿,那些“个别或新进入的少数干部”如能树立正气必然压倒腐气的新信念,反而在“一窝端”之后坐上应该坐的位置!
四是破除“权大于法”的特权思想,树立公民平等新观念。
某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个别高级别干部,包括厅局级、省部级甚至于个别党和国家级干部,相信、迷信特权思想,这是干部走上腐败之路的又一种“逻辑”,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为所欲为,甚至胡作非为,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可耻下场。他们的教训表明,党和国家对腐败分子无论地位多高,权力多大,照样要依法接受处理。特别在当今中国民主进程不断加快,民主监督不断丰富和完善的条件下,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并强化公民意识、公仆意识,摒弃特权思想,树立公民平等新观念,以权谋公!
五是破除攀比纵欲思想,树立“大国干部要有大国风范”的新观念。
随着改革开放的成功推进,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出国考察,送子女出国学习、移民等已经成为一种高消费的潮流,可要跟潮,前提条件就要有钱,某些干部不考虑个人收入和实际承受能力盲目跟进,没钱但还有权,于是就剩下权钱交易了,从而成为干部 “腐败逻辑”的一种,甚至有的干部还以包多少奶养多少情妇为光荣、时髦,形成权钱色恶性循环,走上绝路。为此要提醒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们,你们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而是一个组织,甚至是党和政府的形象,党和国家还有人民对你们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中国模式的干部、大国干部嘛,要有中国特色,有大国风范,而不是腐败特色。因此更要树立和强化的党纪国法观念,更要作出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