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共产党员必须同时符合职业标准和党员标准。职业标准是各行各业的人员在所从事的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对这些准则和规范,非党群众也必须遵守。而对共产党员来说,不仅有职业标准,而且有党员标准。共产党员除了遵守职业标准以外,还必须履行党员的义务和权利。比如,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执行党的决议,严守党的纪律;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虚心听取并及时向党组织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帮助群众提高觉悟,维护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带头维护社会秩序,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倡导共产主义道德,等等。这样,才能真正算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
㈢大力发扬敬业思想,一门心思干工作
一台机器的运转需要各个部件的有机配合,改革与建设事业也需要各行各业、不同岗位人们的共同努力。任何一个希望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同志,都应当十分珍惜自己的岗位,将全部精力投入本职工作。在一个岗位干了一段时间,熟悉了一些情况后,就以为工作“不过如此”,可以随便应付;或大部分心思用于“拉关系”、“走门子“,工作敷衍塞责。这不是一个合格的人民公仆的表现。若以那样的心态和方式来对待工作,工作怎能有进步?事业怎能有发展?其实,一个合格的人民公仆,首先应当是一个爱岗敬业者,真正做到用心学习,用心钻研,干一行通一行,干一行爱一行,精益求精,不断发展。
㈣大力发扬责任意识,敢抓敢管干工作
每个单位特别是党政机关都已实行职位分类,以事定岗,以事定人,每个岗位都承担着一定的职责。这就要求每个同志都能自觉坚守岗位,积极担负起本岗位的责任,努力将自己分内事办好,不能把主业当副业,尽做赶热闹的事,结果“种了人家田,荒了自家的地“。要敢于面对矛盾。触及问题尤其要尽心尽责地解决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在职责范围内,自己能够处理的问题决不回避、推诿、自己能够化解的矛盾不上交。只有这样,才能将大量问题解决在基层,将大量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促进改革、发展和稳定。
㈤大力发扬务实作风,在务实中创新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创新才能发展,守旧必然停滞。任何事业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创新。但创新并不是想当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来源于实践,来源于艰苦细致的具体工作。因此,创造性地开展本职工作,务必求真务实,切忌心浮气躁,更忌弄虚作假。有的地方、有的同志干工作,喜欢追求标新立异,动辄“大思路”、“大手笔”,看似热闹,实则虚得很,瞎折腾。讲究务实,就应当从实处着手,做好职责内的每一件事,解决好每一个问题,扎扎实实,坚持不懈。这样,工作就必有所成。
㈥大力发扬奉献精神,艰苦奋斗
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党和国家服务。做好本职工作,就是要做好服务工作,应当承认,由于分工不同,人们的职责有轻重,权力有大小。权力越大,就意味着责任越重,更应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同样,位处“低微”,也决不意味着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就轻了,作用就小了。因此,我们不管处于什么位置,都应当恪尽职守,勇于奉献。尤其是有些部门、有些岗位的工作十分平凡,也默默无闻,有的还相当清苦,这就更要求有奉献精神,甘于清贫,作出牺牲,做好服务。一个人有了这样崇高的精神境界,就不会计较个人岗位和名利上的差别和得失,就会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岗位上的每一份工作。
㈦模范遵守职业道德,全面提升职业素质
共产党员要在本职工作创造出一流业绩,除了必须具备强烈的职业责任意识和一流的职业技能外,还必须具备一流的职业道德。也就是说,必须模范地遵守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一个人的职业态度、奋斗目标、工作目的、事业责任心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体现。一个人如果只掌握了应有的职业技能,而没有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岗位,没有形成高度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就不可能有爱岗敬业的品格,就势必影响到其工作的效能,当遇到对社会有益但对自己无利的事情时,他就不会主动地运用自己掌握的职业技能去做好它;特别是当他遇到困难和挫折,或身处艰苦环境时,很可能就会一蹶不振;当他遇到危险情况时,就不可能挺身而出。因此,正确的、高尚的职业道德对于共产党员创造一流工作业绩来说,是须臾不可或缺的要素。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要求,“在我们社会的各行各业,都要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首先是党和国家机关的干部,要公正廉政,忠诚积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反对官僚主义、弄虚作假、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这些都指明了共产党员在培养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的重要作用,向全体党员提出了要率先提倡和遵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也强调,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精神文明建设中,“共产党员要在全社会发挥表率作用,党的领导干部要在全党发挥表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