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在职业道德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维护行业纪律搞好行业作风、优化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风气好转的重要环节。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纠正具有行业特点的不正之风,关键在于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全行业的职业道德水平;而要建立和严格实施各行各业和职业道德规范,共产党员的倡导和表率作用至关重要。共产党员对职业道德的建立和倡导的态度如何,对于各行各业和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影响极大。只要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都来关心、倡导和培育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并在各自岗位上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就可以带动、影响周围的群众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从而有力地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
在社会主义社会,尽管不同职业有不同的道德规范,但无论何种职业的道德,其基本原则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人的职业行为要与行业和岗位的社会地位、、职能、权利和义务相一致,从而保证行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与社会的整体效益相互促进、相互协调。所以,职业道德必然成为企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标准,起着对外树立行业形象、对内培养和考评人员素质、协调和统一群体风格的作用。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其不同的职业活动中有着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它是判断人们的职业行为优劣的具体标准。根据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有:
1、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职业利益的必然要求。它要求从业人员对所从事的职业有强烈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兢兢业业的精神;要求每个从业人员在各自从事的职业活动中尽职尽责;努力学习,熟悉业务,掌握规律,勤奋高效地做好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做到精益求精,不仅是个技术水平问题,而且也是职业道德高尚的表现;要做到“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培育从业人员爱岗尽职、方便群众、优质服务的敬业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品质,就必须对从业人员进行敬业、爱岗、创业精神的教育。像有些部门开展的“树岗位形象、学岗位技能、尽岗位职责、比岗位贡献”的活动就是很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形式。有些地方和单位的党组织对所属党员实行“党员责任区”、“党员岗位责任制”、“党员挂牌上岗”等活动,这是对党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好形式。
2、诚实守信,信誉至上。每个单位和职工应当自觉地按照国家政策法规和社会主义道德原则,规范自己的行为;诚实待人,诚守办事,讲信誉、讲信用,做到规范有序,取信于民。质量和信誉是现代职业活动中十分重要的问题。讲究质量(既包括产品质量、也包括服务质量)是从业人员对社会和人民承担的义务和职责;讲信誉,体现了社会对一个行业以往职业活动的评价;质量和信誉,体现了社会对一个行业以往职业活动的评价;质量和信誉是企业的生命;每个从业人员都必须讲究质量,注重信誉,树立信誉至上的观念。
3、办事公道,廉洁奉公。从政的同志要执行政策不徇私舞弊,公正处理政务,认真负责办理事务;经商的同志要买卖公平,诚实守信,服务优质,价格合理。各行各业都要根据各自职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工作、服务的规范或守则。尤其是为官从政者,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坚持按原则办事,反对人情风;要建立办事公开制度,政策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以提高我们政权的公信力。党员领导干部要真正做到“办事公道,廉洁奉公”,必须坚持三个正确使用:一是正确使用权力,反对以权谋私;二是正确使用干部,摒弃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三是正确使用金钱,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用到四化建设上。
4、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这是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核心和集体主义原则在职业道德中的具体体现。在社会主义社会,无论从事哪种职业都是为人民、为社会服务。各种职业、各种岗位之间都是“互相协作、互相服务”,自己既是为别人工作和服务。别人又为自己工作和服务。因此,每个从业人员都应自觉地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把让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落脚点,把群众最为关心和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把群众意见最大的问题作为工作首先要解决的突破口。同时,在职业活动中要发扬奉献精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党员更要在广大群众中带头增强社会责任感,正确处理奉献和索取的关系,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道德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