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要扎实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各党支部要围绕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具体要求,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农村工作的实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富有实效的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开展“五比五看”主题实践活动,即:比学习,看是否具备党员素质;比工作,看是否带领群众致富;比党性,看是否秉公办事;比纪律,看是否模范遵纪守法;比服务,看是否热心为民办事。推行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促农民增收、促农村发展”的“双带双促”活动。结合“三村”工程建设,以把党员培养成为“时代的先锋、致富的能手”为主题,开展“上一个项目、学一门实用技术、建一项基础设施”的“三个一”实践活动,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要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实施“云岭先锋”工程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带头学习讲政治、带头干事谋发展、带头创新建佳绩、带头服务比奉献、带头自律树形象”的“五带头”要求,认真开展“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干部、把不是党员的村组干部培养成党员”的“四个培养”工作,把在农民党员户中开展的“评星挂牌”活动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狠抓落实,继续完善和加强农村无职务党员设岗定责制度,激励和教育农村党员发挥在科技推广、产业建设、勤劳致富、政策宣传、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劳务输出等方面的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
6.要坚持分类指导。在学习阶段,要针对农村不同党员类型的情况,对一般党员、村组干部党员、外出务工党员、老党员、贫困党员、带头致富党员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要求;在分析评议阶段,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深入查找党组织和党员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努力方向;在整改提高阶段,要努力解决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增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
7.要严格把握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做好理顺情绪和化解矛盾的工作,把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进一步引导到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来。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对涉及社会治安、征地拆迁、民主选举等方面的敏感问题,更要慎重对待,妥善处理。既要引导和帮助农村党员干部解决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又要注意关心爱护,鼓励和支持他们开拓创新、干事创业,保护好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在党组织内部,提倡党员和党员、党员和干部、干部和干部之间互相教育,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提高,防止出现偏离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原则的现象。
这次教育活动,不单独搞一个组织处理阶段。对那些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党员,要认真做好教育帮助工作;对经教育不改、不符合党员条件的,要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内有关规定,按照正常程序进行组织处理;对违纪党员,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列》的规定,给予纪律处分。党员无正当理由、长期不与党组织联系的,以及经教育不改、拒不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要在先进性教育活动结束后,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内有关规定,按照正常程序进行处理。
8.要做到“两不误、两促进”。要把广大党员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激发出来的政治热情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动力,妥善处理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农村生产工作的关系,做到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相互促进。要按照中央的统一要求,科学规划集中学习教育的时间和进度,给村党组织从本村实际出发自主安排留出一定空间。
五、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1.明确领导责任。乡镇党委负有对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领导和指导的主要责任,村党支部(总支)负组织实施的主要责任。乡镇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村党支部(总支)书记为直接责任人。各乡镇党委要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充实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在机构中适当增加涉农部门和熟悉农村工作的党员干部。继续坚持和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督查制度和群众监督评价制度,继续做好培训党支部(总支)书记和整顿软弱涣散的村党组织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