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斯伯格把人的职业选择心理的发展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幻想期、尝试期、现实期
5.萨帕的职业发展理论:
将职业发展时期分为五个不同阶段(成长阶段,探索阶段,确立阶段,维持阶段,下降阶段) 该理论主要的思想和贡献: (1)人是有差异的
(2)职业选择与调适是一个过程 (3)职业发展过程具有可塑性
6.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
(1)个人因素(身心素质、个人能力、年龄)
(2)社会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社会阶层、文化因素、政治制度和氛围、价值观念) (3)环境影响:
①行业环境(行业发展现状、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对该行业的影响、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②企业内部环境(企业文化、企业制度、领导人的素质和价值观、企业实力)
14
7.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 有助于明确未来的奋斗目标 (2) 促成自我实现
(3) 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
(4) 是组织留住人才的最佳措施
8.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 (1) 系统性原则 (2) 动态性原则 (3) 客观性原则
(4) 阶段性原则(短期规划为3年、中期规划为5年、长期规划为5~10年)
9.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1) 评估自我
(2) 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 (3) 正确进行职业分析 (4) 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 (5) 确定职业生涯目标 (6) 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 (7) 评估与回馈
10.SWOT决策分析法:
(1)评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2)找出自己的职业机会和威胁
(3)提纲式地列出今后5年内自己的职业目标 (4)提纲式地列出今后5年的职业行动计划
11.平衡单法的实施步骤: (1)列出可能的职业选项
(2)判断各个职业选项的利弊得失 (3)各项考虑因素的加权计分 (4)计算出各个职业选项的得分 (5)排定各个职业选项的优先顺序
15
第九章 员工培训
一、名词解释
1.在职培训:是指为使下级具备有效完成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中,由上级有计划地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 2.脱产培训:是指受训员工离开自己工作岗位,利用一段专门时间集中学习一门知识或是掌握一项技能。
二、填空
1.培训需求=理想工作绩效-实际工作绩效。
三、简答
1.员工培训的特点:
(1)培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培训的广泛性 (3)培训的层次
(4)培训网络的协调性
(5)培训形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6)培训投资的有效性
2.员工培训的内容: 分为五个层次: (1) 知识培训 (2) 技能培训 (3) 思维培训 (4) 观念培训 (5) 心理培训
3.员工培训的影响因素: (1) 培训内容 (2) 培训实施者 (3) 培训方式 (4) 培训时机 (5) 培训规模 (6) 培训师 (7) 培训成本
(8) 培训地点与环境
16
4.员工培训的原则:
(1) 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的原则 (2) 统筹安排、合理规划的原则
(3) 专用知识技能培训与组织文化教育兼顾的原则 (4) 严格考核和择优奖励的原则 (5) 因材施教与讲求实效的原则 (6) 投入产出原则
5.员工培训的意义:
(1) 培训是提高企业员工工作效率的关键 (2) 培训能够满足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3) 培训是发现人才、快出人才、多出人才的重要途径 (4) 培训有利于改善企业的工作质量 (5) 培训有利于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6.传统的培训方法:
(1)在职培训(实地工作培训、员工发展会议、“助理”方式、指导方式、学徒培训、工作轮换)
(2)脱产培训(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培训、改变态度的培训)
7.培训的系统模型: A 培训准备阶段
(1) 培训需求分析:组织分析、工作分析、个人分析 (2) 培训目标确定
B 培训的实施阶段 (1) 制定培训计划
(2) 实施培训计划:a选择培训项目的负责人
b选择师资
c选择接受培训人员 d选择培训教材 e确定培训时间
C 培训的评估阶段: 在四个层面上进行
(1) 反应层:主要是了解受训人员对培训方式、培训设施和培训人员是否满意,培训课
程是否有用等信息
(2) 学习层
(3) 行为层:由上级、同事或客户观察,看受训人员的行为在培训前后是否有区别,在
工作中是否用到了培训中学到的知识
(4) 结果层
17
第十章 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
一、名词解释
1.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2.激励因素:就是能影响个人行为的某种东西,它对一个人是否愿意做什么事情有重大影响。 3.保健因素:即工作本身之外的环境条件属于不满意因素,称之为保健因素。
4.强化:指对某种行为肯定或否定的后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该行为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 5.公平:是指人们觉得他们得到的收益,与他们的投入,如时间、努力、经验等是相称的。
二、填空
1.激励的核心在于对员工内在需要的把握与满足。
2.四种人性假设理论: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 3.强化分为三种类型和方法: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消退。
三、简答
1.X理论的基本观点: (1)天生懒惰,厌恶工作
(2)缺乏进取心,不愿承担责任 (3)安于现状,反对改革
(4)以自我为中心,忽视组织目标 (5)不大聪明,易于受骗
2.Y理论的基本观点:
(1)人是勤奋的,并不是天生厌恶工作的
(2)控制和惩罚不是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的唯一方法 (3)激励在需要的每一个阶梯上都起作用
(4)在正常情况下,人们不仅会接受责任,而且能主动承担责任
(5)在现代工业条件下,人的智慧和才能只发挥了一部分,领导者的责任就是创造机会、挖掘潜力、排除障碍,使下属的智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3.X理论与Y理论的重要区别:
(1)X理论认为下属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是相互矛盾的 (2)Y理论则认为下属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应该相互融合
4.超Y理论的基本观点:
(1)人们是带着不同的需要和动机加入工作组织的 (2)不同的人对组织管理方式的要求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