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3.海洋权益 ①领海:从领海基点向外12海里【拥有全部主权】 ②专属经济区:从领海基线点起宽200海里,在领海之外并与之相接的海域 【对海域内的自然资源享有专属权及其管辖权,而其他国家则享有海上航行、飞行和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
③公海:在专属经济区以外的广大海域【任何国家对公海都不具有主权】
第五章 人口
1.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机械增长率= 迁入率-迁出率(单位:?)
2、世界人口发展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特征:
生产力水平 人口发展阶段 工业化之前 低增长阶段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人口增长特点 然增长率、人口规模很小 代表地区 工业化初期 高增长阶段 高出生率、死亡率急剧下降、高自然增长率、人口规模迅速扩大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工业化中后期 增长率下降阶段 出生率快速下降、死亡率缓慢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规模扩大速度减缓 欧洲和北美洲的许多国家早进入,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后进入 后工业化时期 低增长阶段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规模趋于稳定甚至缩小 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瑞士、德国等 4.人口性别比:指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每100个女性对应男性数
15
5.人口金字塔 <1>增长型:上窄下宽
<2>稳定型: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 <3>缩减型:上宽下窄
6.人口问题 主要人人口问题的表现(影响) 人口措施 人口数据图表(人口问题 口金字塔) 发达1、老龄1、劳动力不足,影响经济发展 鼓励生缩减型金字塔 国家化 2、青壮年负担过重,社会赡养育、接纳和地2、人口费用增加 移民、推区 负增长 3、人口负增长 迟退休年4、人口规模缩减 龄 发展1、少年1、造成巨大人口增长惯性 实行或赞增长型金字塔 中国儿童比2、给教育、就业、住房、资源、同计划生家和重大 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育 地区 2、人口3、国家财富积累减少影响经自然增济发展 长率高 4、生态环境受破坏 7.老龄化的标准:65岁及其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大于等于7%
严重老龄化的标准:65岁及其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大于等于10%
8.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 分布 东亚 南亚 西欧 北美东部 地域范围 中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 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东部 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家 美国东半部和加拿大东南部
9.我国的人口国情
我国的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胡焕庸线),其东南人口稠密,其西北人口稀疏。
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 人口众多、资源不足、环境承载力较弱 我国的人口政策: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
10.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气候:温带、亚热带湿润和半湿润地区适合人类生存 自 然 地形:平原和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有利于生产生活、发展 条件 经济 水资源:生产生活离不开水
16
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高、生活水平高、就业环境好的地区吸引人口迁入 11.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劳务迁移、难民迁移、智力迁移
12.我国民工潮的成因:①人口多耕地少,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
13.人口迁移的影响 迁移类型 劳务迁移 智力迁移 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人口多耕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生活水平 迁移原因 地少,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促进迁出地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才流失,拉大与发达国家或地区之间对于迁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的差距;也可能增加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出地 产交流,对本地科技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生加大交通、管理、治安等工作的人才流入,增强本国或本地的科技实影响 对于迁难度;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力,节约了基础教育经费。 入地 共服务的压力;提供充足的劳动力;拉动消费。 14.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自然资源与环境(首要影响因素)、科学技术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消费水平↑(人口容量↓)
第六篇 城市
1.城市土地利用同心圆结构的组成 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有: 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 除了城市公共事业用地必须在确定的位置外,土地属于哪种使用方式,取决于这种使用方式所能产生的效益和地租支付能力。
城市主要功能区有: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文教区、风景区
2.世界上有六大城市群
①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②以芝加哥为中心的北美五大湖沿岸城市群 ③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④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城市群
⑤以巴黎为中心的欧洲西北部城市群
⑥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城市群具备三大特征
①具有一定数量、高度密集、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的城市 ②以一个或若干个特大城市为核心 ③城市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 *城市群形成条件:
①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自然条件 ②社会经济发达、人口密集
17
③交通通讯发达,对外联系便捷
3.世界三大城市:纽约、东京、伦敦
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举例):巴黎、香港、新加坡等
4.我国的城市体系 我国城市体系 城市举例 1、 全国中心 城市 北京、上海 2、 跨省区的区域中心 城市 广州、武汉、重庆等 3、 省会城市 和 省区主要 城市 济南、青岛等 4、 省内区域中心 城市 宁波、苏州等 5、 县级中心 城市 昆山、江阴等 6、县以下 中心镇 周庄、朱家角等
第七章 产业区位与分布
1、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热量 气候 水分 平原 地形 山地 土壤 社会经济因素 农业科学技术 市场需求 交通运输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影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在城市的郊区发展乳、蛋、菜等副食品基地 影响农用物资的运入和农产品的运出 农作物品种,生长期长短和熟制 农作物品种,影响农作物生产方式(湿润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林业;干旱地区发展畜牧业,有水源的地方发展灌溉农业) 地势平坦,适宜机械化耕作,是理想的农耕区 适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 江南丘陵酸性红壤种植茶树;四川盆地紫色土适合稻谷生长 18
劳动力的素质和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