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紫色的灵魂”
关于“紫色的灵魂”,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一是认为紫色是一种痛苦的、压抑的颜色,大堰河的一生尝遍了“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付出超负荷的体力忍受无边的奴役却依然贫穷,;她爱自己的乳儿,但却在梦未醒的时候“含泪地去了”。她的一生是痛苦的,所以“紫色的灵魂”就是痛苦的灵魂。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紫色是一种高贵的颜色,大堰河勤劳、无私、爱心博大,像爱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疼爱乳儿,这伟大无私的母爱让诗人情不自禁地歌颂。“紫色的灵魂”就是高贵的灵魂。也有人说,紫色是红色和蓝色的混合色,红色表示大堰河活着时非常有热情,像火一样,温暖他人,她是尊贵的,而蓝色表示她死后非常安详。
各种看法各有各的道理。如果本着“知人论世”与立足文本的原则,可以做“综合”如下:
艾青在他的诗作中善用颜色,他用颜色的规律一般是,用暖色调代表光明、温暖、信念,用冷色调代表苦难、大地、忧郁等等。紫色是一种冷色调,所以不能仅仅理解为高贵。从“痛苦”的角度去体会全诗,似乎字字句句都在强调大堰河一生所承受的痛苦,紫色的灵魂,就是痛苦的灵魂;也可以从“高贵”的角度去理解,一个人的灵魂,由于承受了太多太多的苦难、太多太多的凌侮、太多的折磨,那么,这个人的灵魂会因“痛苦”而“高贵”,因“承受太多苦难”而“尊贵、伟大”。 4、自嘲 【难点探究】
一、对题目《自嘲》的解释:
“自嘲”这样的题目是有它的来源的。《文选》里有一类叫“设论”,收了东方朔《答客难》、扬雄《解嘲》、班固《答宾戏》,这三篇题目里就有嘲和戏,第一篇《答客难》就是解嘲。这三篇都是解释客人的嘲笑自己,不是“自嘲”,同“自嘲”不同。但《汉书·东方朔传》里说:“因著论设客难己,用位卑以自慰谕。”是东方朔假设一位客人来嘲自己,并不是真有客人在嘲戏自己,还是自己在嘲戏自己,再由自己来解答。扬雄的《解嘲》、班固的《答宾
戏》,直到韩愈的《进学解》都一样,都是自己假设一个人来嘲自己,实际上是自己嘲自己,再由自己来解答。所以《文选》上称东方朔等三篇为“设论”,说明这位嘲自己的客人是假设的,即的自嘲。这类文章都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嘲己,一部分是解答,实际上是自嘲自解,不过形式上作客嘲自解而己。
鲁迅的《自嘲》就是从这种“解嘲”的文章中变化来的,去掉它的形式上的客嘲自解,采取它实际上的自嘲自解,而称为“自嘲”。过去的“解嘲”,实际上分自嘲自解两部分,鲁迅的“自嘲”也分自嘲自解两部分。过去的“解嘲”,先假设客人向自己提出问题嘲戏自己,鲁迅的《自嘲》也先提出问题来嘲戏自己,如“运交华盖欲何求”,实际是提问句,交了华盖运还要求得什么呢?过去“解嘲”的文章都有嘲戏自己的话,象东方朔说的“唇腐齿落”,扬雄说的“官之拓落”,班固说的“纡体衡门”,韩愈说的“跋前疐后,动辄得咎”,“头童齿豁,竟死何裨”。鲁迅也有类似的“自嘲”,如“未敢翻身已碰头”,跟“纡体衡门”的怕碰头,和“跋前疐后,动辄得咎”相近;“破帽遮颜”写自己的形容,同“唇腐齿落”、“头童齿豁”写自己形容的也属一类。这是写自嘲的部分。过去的“解嘲”写到“解嘲”这部分往往自占身分,如东方朔说的“计同范蠡,忠合子胥”,扬雄说的“今子乃以鸱枭而笑凤凰”,自比风凰,班固说的“和氏之璧”,“旷千载而流光也”。鲁迅也有解嘲的话,即“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因此《自嘲》有自嘲的部分,也不是每句都是自嘲。
当然,鲁迅的《自嘲》同前人的“解嘲”,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很大不同。前人是客嘲自解,鲁迅只称“自嘲”,这是命题的不同。前人借客嘲以鸣不平,借自解以占身分,主要是自我解嘲,对自己的不平不敢触及封建统治者,还有美化封建统治者的作用。鲁迅的《自嘲》,是革命的诗篇,是敢于刺向国民党反动派,是表明了他对敌人的藐视,表明了为革命事业战斗到底的决心。
二、“已碰头”、“破帽遮颜”、“漏船载酒”表现鲁迅什么态度? 鲁迅在北京时,由于坚决支持女师大爱国学生与校方及其后台北洋军阀政府的斗争,勇于和顶头上司教育总长章士钊以及现代评论派陈源等人展开论战,受到打击、诬蔑、围攻,运交“华盖”,他曾把自己那是的杂文集干脆定名为《华盖集》。后来他到了南方,同样受到国民党新军阀的压迫,依旧四处碰壁。他的新杂文集定名为《华盖集续编》。这是鲁迅对当时自己“运交华盖”处境的形象描绘和自嘲,表现他面对危难艰险而又从容不迫、潇洒舒展的人生态度。
三、颈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理解:
“千夫”是指一切对他进行诬蔑、造谣、诽谤、压制、迫害、围攻的人,鲁迅对峙一概横眉冷对。而“孺子”的本意首先当指他的孩子子婴,以及合子婴一样的的千千万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幸福,他自讽自喻心甘情愿做埋头耕耘的牛。这句诗是鲁迅爱与憎的高度概括,是他伟大人格的真实写照。 四、尾联“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解释:
鲁迅处在反动派的迫害下,经常在躲避,所以躲进小楼成为我的一统天下,管他外界的政治气候有什么变化,这是“自嘲”,但又不限于自嘲,也是讽刺国民党反动派只知躲避,不管祖国已经陷在怎样危亡的境地。这两句,既是“自嘲”,又是借“自嘲”来猛烈攻击敌人,刺中敌人要害的一击,这才显出“自嘲”是革命的战斗。这两句跟“横眉冷对”一联作了有力的配合。 ※5、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 【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哲理诗,一首充满诗情的哲理诗。 从艺术角度看,它标志着中国十四行诗的成熟。
诗中通过花卉树木的凋零,蝉蛾的蜕壳,歌声与歌曲以及青山等大量的意象,来表达对生命本真意义的思考。
诗人从三个方面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认识:
一、 要顺从自然。叶该落时便落,花该凋零便凋零,不必守着残花败叶做太多的感伤。泰戈尔曾说过:生如春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生是一种幸福,死亡也是美的,只要顺其自然。
二、死亡是生命中的一环。在这里生与死不再对立,死亡是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新的起点。它是生命之中最后的辉煌。生命本就是一个不断蜕变的过程,青年时代的狂乱与迷惘,在日渐长大后归于平静,如同蝉蜕从幼稚的躯体脱落。在无边的寂寞里如同等待退化的蚕一般忍耐,然后升华,洗却那个迷茫、脆弱的自我。人生是呈螺旋式上升的,不断否定旧我获得新生,当这一环走完,再开始时,又到了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