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第一册资料汇编1(4)

2018-09-12 23:04

这首诗在语言的运用上是漂亮的。诗人追求一种语势的舒缓和语境的简洁、隽永、明晰,这是为了造成独白式沉吟的效果。我们注意到,这首诗在短小的体制中,频繁地出现了十八个“我”。在许多情况下,这种第一人称的出现是不具有语法的意义的,如“我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我跑到了郊外的荒野上欢叫”,“我想回家/打开抽屉、翻一翻我儿童时代的画片”,“我要去约会/我向她举起这本书”,“我在这广大的田野上行走/我沿着心灵的足迹寻找”等。这里的“我”,成为一种纯粹的声音效果,控制了诗歌的速度,形成一种喃喃低语般的抚摸伤痛的语势,是那样撼动了我们的心,犹如一个人在极度痛苦的忏悔中所惯常使用的絮烦的语势那样。这种舒缓的语势与诗人的关系,不是选择与被选择的关系,而是二者的相互发现,或者说,它是和诗人的感情同时呈现的!语势的独特使用,是诗人对诗歌充分本体自觉的表现,声音在此就组织了意义,成为意义的重要部分。语境的简洁、隽永、透明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

此诗的情感态度,诗人是以一个单纯的“大孩子”的姿势进入诗歌的,这样一来,整首诗的背景被处理为简单的日常化情境,“大街”、“荒野”、“抽屉”、“画片”、“三叶草”等等,这更容易为不同层次的读者加入进去。比起那些采用意象撞击叠加时空错位玄思暗过渡的复杂诗歌背景的诗来,更具有一种透明的素朴的品质。而且,这种大孩子式的倾诉衷肠,还容易收到深致哀婉的共鸣——就像我们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那样。 【能力训练】

1.你认为“我”寻找的仅仅是“钥匙”吗?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觉得诗中的“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以这种独白沉吟的方式倾诉?试说明原因。

答:(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不仅仅是寻找获得解放的钥匙,而是经历了被封闭、被束缚的年代之后,对“一切丢失”的意义、价值和精神进行深刻的反思和不懈的追求。

2.“我”是一个曾经疯狂而迷失了自我的“红卫兵”,也是一个寻找灵魂归宿、生存意义和一切美好情感的青年。

3.(1)诗人是以一个单纯的大孩子的姿态进入诗歌的,整首诗歌的背景被处理得简单而且日常化,“大街”“荒野”“画片”“三叶草”等意象有一种透明的朴素的品质。

(2)这种“大孩子”式的倾诉,极富生活化,很容易引起共鸣,读来更深情,更亲切自然。 7、相信未来 【诗歌鉴赏】

诗的第l、2两节结构类似,用几乎相同的句式在对现实进行了象征式描绘的同时表达了自己的信念。现实是残酷的,诗人选择的意象也大都带有灰暗的色彩,炉台被蜘蛛网查封,贫困缠绕在周围,紫葡萄化成露水,鲜花也在别人的怀中。这些意象不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饱含着许多矛盾复杂、难以言明的情感。尽管这样,诗人依然坚持理想、相信未来。特别是“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这样的诗句,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将现实的残酷、诗人的无助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和理想糅在一起,表达了诗人绝望中诞生的信念,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崇高的悲剧感。

第3节句式稍有改变,但就是这一微小的差异,却表达出诗人情绪的巨大变化,抒发了一种惊天动地的豪迈情怀,开拓出宏大壮阔的境界。诗人摆脱了前面两节中的灰色、冷峻的一面,尽量采用色彩明亮的、气象壮阔的语词,以此来强调心中永不泯灭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使诗人豪情万丈,“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是“我”竖起的“手指”,“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是“我”展开的“手掌”。诗人要用这样的巨手,“摇曳着曙光”, “摇曳着”“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在海天的大幕上,“用孩子的笔体”率真而坚定地写下:“相信未来”。

以上三节可以看做是诗的第一个层次,每一节的最后都由“相信未来”四个字结尾,而且用冒号把它们凸现出来,如音乐中的主题句反复出现,强化了作品的主旋律。

第4至6节是诗的进一步推进,诗人说出了理由:“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这是一个转折点,作品的视角由“我”转向了“她”,“她”就是未来,从未来看现在,现在就变成了历史,诗人期待的是“她”能拨去“腐烂的皮肉”看到“我们的脊骨”,从而能“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透过字面,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批判精神。同时他又想告诉人们,这一切是真实的,不可回避的。因此,尽管有“迷途的惆怅”,有“失败的苦痛”,但历史不可抹去,未来将会作出公正的评价。 最后一节是年轻的诗人发自内心的呼喊,诗人放弃了意象的转换,直抒胸臆,以异乎寻常的坚毅、刚强和执着告诉人们,不管人生多么艰辛,无论命运多么坎坷,都应该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这一节句式短促有力,节奏也明显加快了,它是作品内在情绪的必然发展,也是其理想与信念的升华。 【语段品味】

一、诗歌内容赏析:

第1节:第一小节四句,侧重表现的是生活的贫困,物质的匮乏。 蜘蛛网——黑暗势力 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

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 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体会】“蜘蛛网”“灰烬的余烟”等意象暗示了“文革”那个阴云密布的时代。“蜘蛛网”查封了炉台,“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就是贫困生活的真实写照,可能也是知青生活的真实写照。这首诗写于1968年,当时国民经济近乎崩溃,粮食不够,生活用品奇缺,残酷的现实和舆论宣扬形成了巨大反差,希望破灭后是巨大的失望,信念破灭后是极大的失望和绝望。这就是当时的心态。

第2节:本小节也是绝望心态的反映,只不过感叹重点是精神上的空虚而非物质的匮乏。

紫葡萄——希望的果实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

鲜花——收获的果实 凝露的枯藤——没有收获但有孕育着新的希望

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第一册资料汇编1(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15自主招生物理资料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