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组1 基础巩固
一、(2010年合肥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封常清细瘦目颣,脚短而跛。高仙芝为夫蒙灵察都知兵马使,常清为仙芝傔。会达奚部落皆叛,自黑山北向,西趋碎叶。使仙芝以骑..二千邀截之。常清于幕中潜作捷书,仙芝所欲言,无不周悉。仙芝异.之。军回,仙芝见判官刘眺、独孤峻等,遂问曰:“前者捷书,何人所作?副大使何得有此人?”仙芝曰:“即傔人封常清也,见在门外马边。”眺等揖仙芝,命常清进坐与语,如旧相识。
后仙芝为安西节度使,奏常清为节度判官。仙芝每出征讨,常令常清知留后事。常清有才学,果决。仙芝乳母子郑德铨已为郎将,威望动三军。德铨见常清出其门,素易之,走马突常清而去。常清至使院,命左右密引至厅,经数重门,皆随后闭之。常清案后起谓之曰:“常清起自细微,预中丞傔,中丞再不纳,郎将岂不知乎?今中丞过听,以常清为留后使,郎将何得无礼,对中使相凌?因..之,命勒回,即杖六十,面仆地曳出。仙芝妻及乳母,于门外号哭救之,不得。后仙芝见常清,遂无一言,常清亦不之谢。 .后充安西节度使。天宝十四载,朝于华清宫。玄宗问以凶逆之事,计将安出。常清乃大言以慰玄宗之意曰:“臣请挑马棰渡河,计日取逆胡首,悬于阙下。”玄宗忧而壮其言。至东都,旬朔,召募六万。.频战不利,遂与高仙芝退守潼关。 .
(选自《太平广记·卷第一百八十九》,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会达奚部落皆叛 会:恰逢 .B.仙芝异之 异:认为??奇异 .C.对中使相凌 凌:凌辱 .
D.常清亦不之谢 谢:感谢,道谢 .
解析:选D。谢:谢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仙芝傔?常清为.A.?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阙下?计日取逆胡首,悬于.C.?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高仙芝退守潼关?遂与.D.? ?嬴而不助五国也?与.
解析:选B。B.两者都为副词,于是、就。A.担任,做,动词;替,介词。C.在,介词;到,介词。D.和、同,连词;亲附,亲近,动词。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封常清其貌不扬,但很有才学,处事果断,从一个侍从起家,最后成了可上朝议事的国家重臣。
B.高仙芝得胜回来,判官刘眺等人向高仙芝作揖祝贺,并且对封常清所写的文书表示出极大的欣赏。
C.郑德铨仗着自己是名门之后,经常对封常清无礼,封常清将其秘密引入宅院内,打了六十板子,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D.国难当头,封常清挺身而出,请战抗敌,并立下军令状,但屡遭挫败,最后与高仙芝退守潼关。
解析:选A。B.“作揖”并不是祝贺,而是为了请求见封常清。C.郑德铨为高仙芝乳母之子,而非名门之后。D.文中并无“立下军令状”的行为。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德铨见常清出其门,素易之,走马突常清而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清起自细微,预中丞傔,中丞再不纳,郎将岂不知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郑德铨看见封常清经常出入高仙芝家,一向轻视他,有一次故意骑马从封常清身旁冲撞过去。
(2)我封常清出身卑贱,我想当中丞的侍从,中丞再三不接纳,郎将你怎么会不知道呢?
参考译文:
封常清身材瘦弱,眼睛有毛病,腿短而且有些瘸。高仙芝任夫蒙灵察部下都知兵马使,封常清担任高仙芝的侍从。这时正赶上达奚部落叛乱,从黑山以北,西到碎叶。朝廷派高仙芝率二千骑兵去截击叛军。封常清在军幕中专心写报捷书,高仙芝想说的,封常清在报捷书中全都写出来了。高仙芝很惊异。军队回来后,高仙芝见到判官刘眺、独孤峻等人,他们就问:“先前的报捷书,是谁写的?副大使怎么有这样的人才?”高仙芝说:“是我的侍从封常清,他现在在门外战马旁。”刘眺等人拱手行礼请求高仙芝,让他命封常清进来坐,并与常清谈话,互相谈得很投机,好像旧相识似的。
后来,高仙芝当了安西节度使,奏请封常清为节度使判官。高仙芝每次出去征讨,经常让封常清留守主持管事。封常清有才学,办事果断。高仙芝的乳母之子郑德铨已当了郎将,军中威望很高。郑德铨看见封常清经常出入高仙芝家,一向轻视他,有一次故意骑马从封常清身旁冲撞过去。封常清到了使院,命令手下人秘密把郑德铨引进大厅,经过好几道门,每过一道门,就把门关上。封常清从桌子后站起来对郑德铨说:“我封常清出身卑贱,我想当中丞的侍从,中丞再三不接纳,郎将你怎么会不知道呢?现在中丞错爱,任我为留后使,郎将你怎么能无礼,对我进行凌辱?于是,斥责了郑德铨,并命令将郑德铨绑起来拉出去,打了六十板子,郑德铨面朝地上被拽了出去。高仙芝的妻子和乳母在门外号哭求情也不行。后来,高仙芝见到封常清,一句话也不问,封常清也不谢罪。
后来,封常清担任安西节度使。天宝十四年,在华清宫朝见皇帝。玄宗问起安禄山谋叛之事,问封常清有什么主意。封常清用大话来安慰玄宗:“我请求策马渡河,不用几天就可以取来叛贼的首级,挂在宫门上。”玄宗尽管很忧心叛乱之事,但还是认为他说的话很有气势。封常清到了东都洛阳,在很短的时间里招募了六万士兵。多次交战都失败了,就和高仙芝退守到潼关。
二、(2010年青岛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登泰山记
薛福成
必置身高明之城,然后心与目不蔽于迩,有以发吾胸中闳廓俊迈之趣。所居弥峻,所涵弥远。昔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非谓人之目力能穷夫天下之大,盖以天下瑰①之境莫逾泰山,至此而襟怀超旷,虽极天下之大,不足以撄②吾虑也。
同治四年,福成参督师侯相曾公幕府事于徐州。其望则海内之所宗仰也。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盘曲上登,将四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越南天门,折而东行,有碧霞宫、东岳庙。又北上为岱顶,即天柱峰也。山之大势,桐城姚姬传先生尝记之。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所历未逮兹山百一,然其景之淑气之灵,各擅胜概,意象迥.殊,则状之不可胜状也,余故弗著。方余未至南天门时,级道陡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