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矗天半;仰睎岩隙,白云孤翱。历阶可升,不知所极。俯视则一线危磴,窈深莫测,目眩神骇,趑趄却顾。屏息释虑,鼓勇复前。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乃趋岱顶,极目四眺。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汶水东来,蜿蜒似带。徂杰峙其上,高出群山,其巅仿佛可及山半,而郡城踞原野,殆如方罫。遥睇穹碧,渺若无外。俯视云烟,瞬息变灭。然后知不登泰山之巅,不知众山之非高也。人之自立,何独不然?出埃坷之表,扫拘墟之见,斯万物不能为吾蔽。而物之殊形诡趣,莫遁于吾之.所瞩。盖有形之高,不能常居,无形之高,不可斯须去也。
是夕宿碧霞宫。四更后趋岱顶东之日观峰,候日出。风雨骤至,寒甚,良久雨止。极东红光一缕,横亘凝云之下。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体不甚圆,色正赤,可逼视。其上明霞五色,如数百匹锦。顾视女墙,日景甚微,忽又不见。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
越三日,驰还济宁,遂为之记。
(有删改)
【注】 ①夐(xiònɡ):远。②撄(yīnɡ):扰乱,干扰。③罫(ɡuǎi):方格。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纡道泰安,观形势 形势:地势 ..B.所历未逮兹山百一 逮:达到 .C.则状之不可胜状也 状:景色 .D.而物之殊形诡趣 诡:奇异 .
解析:选C。状:描绘。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是作者登山感悟的一组是( ) ①虽极天下之大,不足以撄吾虑也
②其景之淑气之灵,名擅胜概,意象迥殊
③异境顿辟,睹所未见
④不登泰山之巅,不知众山之非高也
⑤有形之高,不能常居,无形之高,不可斯须去也 ⑥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解析:选D。②③为观景感受;⑥为景物描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笔下的泰山,雄奇壮丽,气象万千。山势险峻,道路崎岖,诸峰环抱,形态各异,如诗如画的美景令人沉醉。
B.作者认为,登高可以望远,可以使人心胸宽广,超越世俗。登上像泰山这样的地方,站在尘俗之外看清万物,可以使人不受蒙蔽。
C.文章首先以抒发登高望远的感慨开头,然后记叙了作者登山的缘由,描绘了奇异美丽的山景,最后集中抒写了作者登山的感悟。
D.文章的描写议论精当。形象生动的描写使我们如临其境,深感泰山的博大与壮美;深刻精辟的议论又使文章意蕴深厚,给人以启迪。
解析:选C。“最后集中抒写了作者登山的感悟”的说法不当。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久就登上了天门,道路忽然变得平坦了,一种不同的景象顿时展开,我见到了从未见过的景象,才庆幸自己先前没有立即停下来。
(2)你们各位记住(这个道理),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不可以主观猜测;稍稍艰难的事,不能够中途停止啊。
参考译文:
一定要置身在高而敞亮的地方,然后心和眼睛才不被近处的事物
遮蔽,才可以抒发我胸中广大高远的志向。所站的地方越高,看到的地方越远。以前,孔子登上泰山后,就认为天下变小了,不是指人的目力能穷尽广阔的天下,而是因为天下群山中没有超过泰山的,到了泰山就感觉到胸怀豪迈旷达,即使广阔的天下,也不能够扰乱自己的思绪。
同治四年,我在徐州督师侯相曾国藩的幕府中做事。曾公的名望在全国被人们推崇。第二年,他到山东济宁驻守,因为巡视河防,绕道泰安,观察地势,于是登上泰山。我和李榕等人都跟从。四月十六日,我们乘着山轿,从郡城的北门出去,走了三里,便进入了山中。沿着盘曲的山路登山,走了将近四十里地,经过十来个十分著名的地方,都尽情观赏,流连良久才离开。越过南天门,转过来向东走,有碧霞宫、东岳庙。又向北攀登,就是泰山顶了,也就是天柱峰。泰山恢弘的气势,桐城的姚鼐先生曾经记述过。今天登山所经的道路都是姚鼐先生所走过的道路,那些偏僻的不在主道旁的景点没有去。所去过的地方没有达到这座山的百分之一,而泰山景色美丽、富有灵气,各处有各处的美景,意象大不相同,但又无法描绘出来,我因此没有写出来。当我没有到南天门时,看到石阶路陡峭高耸,耸入半空中;抬头望岩石的缝隙,白云悠闲地飘浮。越阶可以向上,不知道通向何处。向下看,险峻的石阶成为一线,幽深莫测,眼花目眩,心神惊骇,进退两难,屏住气息,抛弃杂念,又鼓起勇气向前行进。不久就登上了天门,道路忽然变得平坦了,一种不同的景象顿时展开,我见到了从未见过的景象,才庆幸自己先前没有立即停下来。等达到泰山山顶,极目四望。诸峰起伏环列四周,相互依靠,有的像拱,有的像蹲。汶水从东方流来,蜿蜒曲折好似一条带子。徂徕山雄踞旁边,高出群山,它的山峰仿佛能达到泰山的半腰,而郡城坐落在原野上,像棋盘一样。远远地注视深远青碧的天空,缥缈得好像没有边际。俯视云烟,瞬息变化。然后才知道不登上泰山的山顶就不知道众山的确不高呀。人的自立,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走出尘世之表象,摒弃浅陋狭隘的见解,那万物就不能成为蒙蔽我的事物了。而事物特殊的形态,奇特的意趣,在我所注视的范围内没有隐匿的。那些如泰山这类有形的高,往往不能长处,只有如精神境界这类无形的高才不会很快离自己而去。
这天晚上我们住在碧霞宫。四更后到泰山顶峰东侧的日观峰,等候日出。风雨骤然而至,很冷,过了很长时间雨才停下来。极目东望,看到一缕红光横跨在浓云之下。不久,璀璨耀目,如轮的太阳由云端露出,摇曳不定,像从地面涌出来一样。太阳的形状并不很圆,颜色正红,可以直接用眼睛观看。在它的上面有明亮的五色彩霞,好像数百匹丝锦。回头看短墙上,日影隐约,一会儿又不见了。侯相曾国藩因整夜下雨,未能看日出,笑着(对大家)说:“你们各位记住(这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