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教学资料大全 北师大版(9)

2018-09-18 15:25

经过半个多月的艰苦行程,玄奘终于走出八百里沙漠,来到了高昌国(在今新疆境内)。高昌王本是汉人,也是一个佛教徒。他很尊敬玄奘,苦苦请求玄奘留下来说法,答应给他优厚的酬劳。玄奘说:“我远游是为求佛,现在被大王阻留,大王只能留住我的身体,却留不住我的精神。”高昌王还是不让他走,他一连三天不吃不喝。到了第四天,高昌王深受感动,答应送他西行,并且送给他衣物、干粮、挑夫和三十匹马,还给沿途各国写信,请他们保护这位远行的高僧。

此后,玄奘又翻山越岭,整整走了一年,公元628年夏天才到天竺。在这里,他看到许多高大的鸵鸟;看到一百五十尺高的石像和一千尺长的石刻卧佛像;还看到成群的巨象往来运输。他几次横渡恒河,遍访佛教史上的古迹。他访问了伽耶城(今印度比哈尔邦加雅城),那里有一棵五丈多高的菩提树,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曾经在这棵树下苦修;他到了佛经中所说的西天灵山,参观了释迦牟尼说法的地址。这些实地考察,使玄奘对佛经的理解更深入了。摩揭陀国(今印度比哈尔邦南部)的那烂陀寺,是天竺佛教的最高学府,已经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常年有僧徒一万多人。玄奘到寺院的那天,一千多和尚捧着香、花迎接来自中国的客人。寺的住持(当家和尚)戒贤,是个年过百岁的佛教权威,他早已不讲学了,但是为了表

示对中国的友好,特地收玄奘为弟子,重开讲坛,用十五个月的时间,给玄奘讲了最难懂的佛经。

玄奘夜以继日地钻研佛经,学习古代印度的语言,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那烂陀寺,能通晓二十部经论的有一千人,通晓三十部的有五百人,通晓五十部的只有十人,玄奥就是这十人中的一个。但是他并不满足。十年中,他在天竺到处求教,终于像戒贤一样,通晓了全部经论的奥妙。玄奘博学的声誉传遍整个天竺。

公元641年,玄奘路经曲女城(分印度北方邦卡瑙季),受到戒日王的欢迎。恰好这时候有一个反对那烂陀派的人写了一篇论文呈给戒日王,声称没人能驳倒一个字。戒日王是个狂热的佛教徒,他决定在曲女城举行盛大的法会,公开辩论。

辩论大会举行的时候,戒日王邀请玄奘为论主(主讲人)。出席会议的有天竺十八国的国王和六千多位著名的教徒。玄奘坐在为他专设的珠宝床上说法,他举出许多例子,反复论证他的观点,听讲的人没有一个不佩服的。他还把他所著的《破恶见论》挂在会场门口,征求答辩。辩论会进行了十八天,没有一个人能够提出反对的意见。散会那天,各国国王拿出许多金钱送给玄奘。玄奘分文不要,全送给贫苦的百姓。

戒日王一再诚恳地挽留玄奘留在印度。还有一位国王甚至表示,只要玄奘肯留下来,愿意为他建造一百所寺院。但是,玄奘怀念阔别十多年的祖国,他决心回国。临走的那天,戒日王以及当地的印度朋友,挥泪送了他几十里路。

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初,玄奘带着六百五十多部佛教书籍,经由西域,回到了中国的都城长安。这时候,距离他从长安出发已经整整十八年了。

玄奘当年出国是违犯禁令偷偷出去的,现在,唐太宗知道了他的全部情况,很佩服玄奘的顽强精神,特地派房玄龄去长安迎接他。

正月二十四日这一天,长安城里人山人海,路两旁摆着香案和鲜花,锣鼓音乐,此起彼伏。长安的僧尼数万人,排着队,把玄奘带来的经卷佛像安置到弘福寺。

玄奘到洛阳朝见唐太宗,介绍了他旅途所见所闻和西城、天竺各国的风土人情。唐太宗听得津津有味。他劝玄奘还俗,帮助他治理国政。玄奘谢绝了。

不久,玄奘开始了翻译佛经的工作。他每天五更起床,三更才睡,九年间,共译出七十四部佛经,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一千三百多万字。他的译文流畅优美,忠于原意。有些专用名词,例如“印度”,就是他翻译的时候确定下来的。

长期艰苦的翻译工作耗尽了玄奘的精力。公元664年二月,这位伟大的旅行家和杰出的翻译家在长安郊外的玉华寺去世了。

玄奘生前还和参加翻译佛经的辩机和尚共同编写了《大唐西城记》。这部书记载了包括今天我国新疆以及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情况、名胜古迹和城市风光等,是研究这些地区历史、地理的重要材料。现在《大唐西城记》,已经被译成许多种外国文字,成为一部世界名著。

玄奘西游


七年级历史(下)教学资料大全 北师大版(9).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移动互联和_互联网 _教学实训平台解决方案资料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