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 等待 教学资料长春版

2018-09-18 15:27

五 等 待

文本解读 一、整体感知

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吴冠中先生曾发过这样的感慨:平生的一大遗憾就是没有专门从事文学。尽管吴先生一直以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经营丹青,但这位中学时候就非常喜欢文学的大画家,步入中年后开始写文章,创作了不少精美的文学作品。吴先生的散文具有独特的个性,讲真话,抒真情,平实质朴而不事雕琢。这篇《等待》正是作者在不动声色的叙述里吐露的种种情思,触动了我们的心扉,引发了我们的思索,是一篇审美价值和哲理意蕴俱佳的美文。

文章以“等待”为题,意在说明人们长怀希冀,因心怀希冀而能享受这“等待”。正如作者在文中所写到的“人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付出等待,为了争取更美好的一个个未来的景点”,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难遂人愿的无奈和岁月催人老的感慨。从布局上来说,作者写出了何谓“等待”、无谓“等待”、必须“等待”和享受“等待”,一步步让读者了解文章的含义。

本文起笔不扬,既没有扣人心弦的悬念,也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只是缓缓展开,娓娓道来,如话家常。“约定此时此地相见,然而人未到,等待”,设置了众所周知的等待场景,引出等待的心情。文章的前四个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何谓“等待”,恋人的月下相约是等待,母子的倚门守望是等待,农民的果实伫立枝头同样是等待……作者展现的几幅画面意在向我们昭示“等待”是一种人生常态,是一种必然,是你我都曾经历并会一直经历下去的人生路途——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的等待。吴冠中先生如是观察,如是记录,我们品读,于是,不禁莞尔:人们摆出的,皆是等待的姿势。作者用短句子来“构图”,给人留下回味的空间。

第五自然段作者由表层描绘“等待”图景,进而引入更深层的思考:等待的感觉如何?一个“人间百味”便包含了一切个体对于“等待”的独特感受,欢乐也好,焦虑也罢,只要是一种人生体验便包含在“百味”之中。本段总领下文,引人深思。

第六、七自然段作者辩证地诠释了“等待”的一种滋味:无谓“等待”。人们在等待中将“书信”变成了“短信”,已经没有了对邮递员的望眼欲穿,换来的是手机上的片语传情。社会在等待中已经飞速向前发展,容不得我们的不舍和挽留,只在手机的屏幕上显示着等待的痕迹。如果说这些等待是人生中的必然,那么也有很多“等待”换来的是无意的结果,它

大把大把消磨着我们的光阴与岁月,就像蛀虫,啃噬着我们的生命。作者用一生中等待时间的总和来表现无谓“等待”的危害,可谓振聋发聩,引人深思。

第八、九自然段向我们昭示“等待”的另一种滋味:必须“等待”。因为“等待”显示了一种人生态度,是漫漫长夜中的隐忍,是踽踽独行中的坚持。任凭重担在肩,一声不响,为的是在等待的最后瞬间,在谜底揭晓的一刹那,将桎梏击破,并砸向所有的嘲笑与讥讽,把曾经等待时的烦恼与痛苦释怀。在别人眼中,可谓人生的豪迈;在自己眼中,可谓人生的大美。胸怀大志之人懂得等待。但作者同时也在告诫我们,等待时,需要时常反问自己:此时的等待是否真的有意义,以时间为筹码的赌博胜率究竟能有几分?文中作者说“希冀在等待中获兔的人岂止守株者”,回首自己,是否也曾痴痴地期盼那梦境中的遥远目标?由此,守株的人是幸运的,他因得到一只兔子而坚守;而空想的人则是可悲的,他们错把痴盼看做坚持,并以此为荣。其实,等待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蹉跎”。作者在这里所说的不仅仅是经验之谈和教训之谕,也表现出作者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实的深层次审察、思考和领悟,平静之中透露出沉重。

文章的后三个自然段写出“等待”的第三种况味:享受“等待”。等待连接了人生大大小小的环节,每个人生阶段,我们都以理想为目标,选择不同的等待对象。文中说:“人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付出等待,为了争取更美好的一个个未来的景点。”的确,有等待,就有希望,有希望,失败了我们还可以重来。人们正是因为怀揣着对美好的憧憬,才将人生连成漂亮的弧线,也正是因为前方美景的召唤,才苦苦求索,从不停歇。我们陶醉于“等待”所给予的一切。但作者敏锐的眼光同时关注到:无论我们能否看到远方美丽的风景,等待的必然结果无法改变,那就是——人生在等待中耗尽。其实死亡是早已注定了的,我们等待的原因就

是想把人生过得精彩,这才是等待的真意。从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作者对“岁月不待人”的无奈感慨。

纵观全文,作者写“等待”并非无病呻吟,故作高深,而是基于对“等待”的特殊关注和真切体悟。尽管作者没有作耳提面命式的谆谆告诫,但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等待”的生命意义。我们要甘于等待,不要心急,因为人生本就是由一个个“等待”连接,为了实现远大的目标,更要学会“等待”,但同时也要放弃无谓的“等待”,不要让这些“贼”窃走我们的光阴,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等待”的最高价值。

返才能归真,自然而后永恒。一切违背历史规律的刻意雕饰和渲染张扬,都无益于人,无济于事。《等待》的精彩就在于紧密围绕“人生百味”,从各个角度辩证地解读“等待”

的滋味,引领我们向生命最深处漫溯。吴老先生在质朴无华的语言中激荡着真挚的情感,于平实舒缓的叙说里蕴含了深刻的哲思,显示出作者厚实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

二、问题探究

1.为什么说“等待”是贼?

“贼”在字典里的解释是偷东西的人,这里用“贼”则形象地写出人们在等待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丢失了时间,是一个令人痛恨的“家伙”。这样写更生动,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中年在必经之途守候青年,老年又悄悄携走了中年”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先要想为什么“守候”,又为什么“携走”,可以想见时光是不可逆转的,人生就这样在等待中耗尽,不知不觉地完成了从少年到白头的生命历程。人生是一个个等待的集合,又在一个个等待中度过,也因一个个等待而精彩,还由一个个等待来维系。其中饱含作者对岁月催人老的无可奈何。

3.本文语言有何特点?

由于吴冠中是画家,绘画的造型和抒情靠的是点线、块面与色彩,文学靠的是语言。所以他的散文有其独异性。这种独异性就是诗味浓郁、画意奇特。本文在语言表达方面,就运用了简练的文字,为我们描摹出几幅“等待”的画卷。“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倚门望子”“开花”“结果”,几个词语、几个句子的剪辑,给人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有诗的韵味和画的意境。另外,在文中又借用了中外的谚语及俗语,让人更好地了解文章内涵,变抽象为通俗。吴冠中具有语言天赋,他常常能一语道破一个事物的内涵,信手拈来就是恰当、出奇的好词语。如“必大吃一惊,人命半条”。本文语言生动、跳跃、鲜明、空灵,有一种直叩心扉的力量。出语平易,用意精深,委婉含蓄,令人低回。这样的语言宛如美丽神奇的波斯魔毯,承载着艺术家以画眼诗心在文字的海洋上优游地飞翔,可谓语语动人,字字情真,令人陶醉,发人深省。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 等待 教学资料长春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 给我一点水 教学资料长春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