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被告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
D、原告申请停止执行,人民法院认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并且停止执行不损害社会公
209:经复议的行政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由(AC )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A、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B、原告 C、复议机关 D、具体行政行为发生地
210: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有( BC )。 A、行政拘留 B、收容审查 C、扣留人身 D、劳动教养
211:行政司法行为是相对于(ACD )而言的另一类行政行为。
A、行政立法行为 B、行政法制监督行为 C、行政执法行为 D、行政诉讼
212:行政处罚应遵循的原则有(ACD)。
A、处罚规范制定机关与处罚执行机关分离原则 B、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C、处罚法定原则 D、一事不再罚原则
213:管理方行政主体的行政法律责任的特征有(ACD )。
A、它是行政机关或行政工作人员违反行政法律义务而承担的法律后果 B、它是由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予以追究的
C、它是一种独立的不能被非法律责任所替代的法律责任 D、它必须由有关国家机关依照行政法律规范予以追究
214:对于有下列(ABCD )情形之一的具体行政行为,人民法院可作出撤销判决。 A、适用法律、法规错误 B、违反法定程序 C、超越职权 D、滥用职权
215:审判监督程序与二审的区别有(ABCD )等。
A、 审理对象不同 B、期限不同 C、审理的法院不一定相同 D、提起理由不同
216:上诉成立的条件是(ABD )。
A、上诉人必须具备上诉权 B、必须有适当的被上诉人
C、当事人应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D、必须在法律规定的上诉期限内上诉
217: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包括(BCD )等步骤。 A、书面审理 B、法庭调查 C、法庭辩论 D、合议庭评议
218:行政诉讼具有的与其他诉讼活动不同的基本原则有(ACD )。
A、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 B、人民检察院特定监督原则 C、行政诉讼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原则 D、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
219:下列(ACD )不是行政法调整的对象。
A、行政法律关系 B、行政关系 C、行政诉讼法律关系 D、行政程序法律关系
220:申请复议的条件包括(ABCD )。
A、有明确的被申请人,有具体的复议请求和事实根据 B、属于申请复议范围
C、属于受理复议机关管辖 D、申请人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犯其合法权益的相对人
221:行政复议参加人包括(ABD )。
A、申请人 B、被申请人 C、证人 D、复议中的第三人
222:不能请求行政复议的事项有(AC )。
A、对行政法规不服的 B、认为行政机关侵犯人身权、财产权的
C、对国家外交等国家行为不满的 D、对行政机关对土地使用权归属的处理决定不服的
223:行政赔偿方式有(ABC )。
A、金钱赔偿 B、返还财产 C、恢复原状 D、恢复名誉
224:《国家赔偿法》第5条规定,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有(AB )。 A、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行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B、因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
C、行政机关针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就特定的具体事项采取的影响其权利义务的行为 D、公安人员对公民施以暴力使公民受到伤害或死亡的行为
225:《国家赔偿法》、《行政诉讼法》规定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违法具体行政行为包括非法限制或剥夺公民人身自由以及(ABCD)等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财产权的行为。 A、违法罚款 B、违法吊销许可证和执照
C、违法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 D、违法征收财物、摊派费用
226: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具体方式中包括有(ABD )。 A、通报批评 B、赔礼道歉,承认错误 C、行政处分 D、履行职务
227:根据行为的方式和状态不同,行政违法可以分为(AC )。
A、作为行政违法 B、实质性行政违法 C、不作为行政违法 D、行政相对方的违法
228:行政程序的主要制度包括(ACD )。
A、资讯公开制度 B、民主集中制 C、公开调查制 D、听证制度
229:行政指导的作用有(BCD )。
A、杜绝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 B、辅导和促进作用 C、预防和抑制作用 D、协调和疏导作用
230:行政合同与其他合同比,有以下特征(ABD)。 A、当事人一方必为行政主体 B、行政主体享有行政优益权
C、以单方意思表示为前提 D、行政合同纠纷通常通过行政法的救济途径解决
231:行政裁决的程序可概括为(ABC )。 A、立案 B、调查、审理 C、裁决 D、备案
232:行政裁决与行政仲裁的共同点有(BC )。
A、都是作为一种民间活动出现的 B、都是行政机关以第三者的身份居间裁断 C、处理对象都是民事争议 D、都是行政机关运用行政权力的过程
233:行政奖励的主要形式有( ABC )。 A、通令嘉奖 B、通报表扬 C、记功 D、补助
234:行政给付的形式有(ABC )。 A、安置 B、补助 C、救灾扶贫 D、奖学金
235: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有( AC )。
A、立案 B、说明处罚理由 C、听取申辩与听证 D、备案
236:行为罚包括以下形式(ABD )。
A、责令停产停业 B、吊销许可证 C、责令具结悔过 D、吊销执照
237:人身自由罚包括(AC )形式。 A、拘留 B、管制 C、劳动教养 D、拘役
238:行政处罚的种类有(ACD )。
A、人身自由罚 B、执行罚 C、财产罚 D、声誉罚
239:行政处罚的原则包括(ACD )。
A、处罚法定原则 B、应急性原则 C、公正、公开原则 D、处罚救济原则
240:行政处分的主要形式有(AC )。 A、警告 B、罚款 C、降级 D、拘留
241:行政处罚的形式有(AB )。 A、罚款 B、拘留 C、讯问 D、传唤 B
242:行政确认的主要形式有(ABCD )。 A、确定 B、认可 C、登记 D、行政鉴定
243:行政确认的主要特征有(BC )。
A、采用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 B、是要式行政行为 C、是羁束行政行为 D、其后果是财产所有权从相对方转归国家
244:驾驶执照属于(AC )。
A、一般许可 B、特殊许可 C、独立许可 D、附条件许可
245:下列内容属于行政征收的有(AC )。 A、管理费 B、党费 C、排污费 D、洗理费
246:行政立法要在(ABD )之间取得平衡。
A、社会协调与发展 B、社会稳定与繁荣 C、社会进步与和平 D、社会公平与行政效率
247:行政立法的原则是(ACD )。
A、依法立法原则 B、应急性原则 C、立法民主原则 D、加强管理与增进权益相协调原则
248:行政立法的主体有(ACD )。
A、国务院 B、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C、国务院直属机构 D、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
249: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有(AC )。
A、行政行为有特别重大的违法情形 B、行政主体不明确 C、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 D、行政行为不适当
250:行政行为成立的要件有( ACD )。
A、主体要件 B、功能要件 C、内容要件 D、权限要件
251:行政行为的内容包括( ABCD )。
A、科以义务 B、变更法律地位 C、剥夺权益 D、赋予权益
252:可以作为行政相对方主体参加行政法律关系的有(ABCD )。 A、国家机关 B、我国公民 C、其他组织 D、在我国境内的无国籍人
253:行政法合理性原则的内容包括(ABC )。 A、平等适用法律 B、符合自然规律
C、符合社会道德 D、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
254: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ABD )。
A、合法性原则 B、合理性原则 C、相对方参与原则 D、行政应急性原则
255:行政法律关系由(ABC )要素构成。 A、主体 B、客体 C、内容 D、形式
256:行政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ABCD )。 A、部门规章 B、国际条约 C、法律解释 D、自治条例
257: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败诉从而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条件是(ABCD )。 A、须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行为 B、须是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
C、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受到损害的事实
D、损害事实与造成损害事实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因果关系
258: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作出变更判决的条件是( AD )。
A、必须是行政处罚 B、行政强制措施 C、行政监督检查 D、行政处罚显失公正
259: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作撤销判决时,是在哪种情形之一时作出(BCD )。 A、全部证据不全 B、适用法律法规错误 C、滥用职权 D、违反法定程序
260:人民法院对妨碍诉讼的行为可根据情节轻重给予(ABCD )。 A、训戒 B、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
C、处以15日以下的拘留 D、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61:具体行政行为必须同时具备三项标准能被认为是合法的(ABD )。 A、证据确凿 B、适用法律法规正确 C、行政立法行为 D、符合法定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