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 图(5)

2020-08-21 11:45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兴趣! 方法。 二、引导操作, 在交流中养成探究新知 尊重别人看法学生独立观察,小组 的良好习惯。 成员之间互相讨论 生思考,得出结论不 能 从动手动脑中小组交流 体会学习数学 的乐趣! 三、拓展性学 习 利用教材主题 图创设情境, 以孩子们喜欢 的故事形式导 入新课,旨在 四、小结 激发学生的学 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物体有、有习兴趣。 同桌之间开始交流。 短,有人高有人矮,通过小组同学的讨论,发现了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各种方法,真的很了不起。 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 独立完成课后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 高矮 注意比高矮,比大小都是相对的,我们比高矮和比大小要用同一标准来衡量。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一、图片出示,问题。 创设情景 同桌交流。 全班反馈。 集体汇报数数的出示“帮助盲人过马路”情景图 师:从这副图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现在老师有问题问你们,图中哪些物体高?哪些物体矮? 1、讨论图中什么物体高?什么物体矮? 2、探索比较高矮的方法 师:谁愿意上来比较高矮? 请一名小朋友上来,大家能看出他的高矮吗? 请各组同学讨论比较高矮的方法 3、比较高矮游戏 请一名学生上台和老师比高矮,然后学生自己选择高矮的对象。 小结:注意比高矮,比大小都是相对的,我们比高矮和比大小要用同一标准来衡量。 选用哪个钉子好? (根据生活经验,厚的木版用长一些的钉子,薄一点的木板用短一点的钉子。) 哪跟绳子最长,哪根最短? 说一说,比较的方法以及理由。

反思:学生通过参与比较活动,逐步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的学习习惯。 教学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轻重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1.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理解物体的轻重 教学难点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1)同伴交流图一、创设情境,意。 激发兴趣 (2)小组讨论。 (3)说出理由。 掂一掂数学书和文具盒,二、引导操作,比较轻重。 探究新知 1.观察图(1) 图上有哪些动物?它们在干什么? 小熊和小猴比谁轻?谁重?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教师:看来你们的感觉非常准.老师有几样物品,想借你们的小手感受一下,判断一下他们的轻重,愿意吗? 实验一 教师:我看到想参加我们活动的同学,现在都已经坐好了,在等我把东西发给他. 1.发蓝盒子和绿盒子 要求:绝对不许动,只能看,观察观3. 小组交流称察 ,猜一猜这两个盒子哪个比较轻,哪个比较重,但你猜的一定要有道理,一会说重量的工具。 给大家听一听. 2.你觉得他们两个比,谁轻谁重?为 什么?(大的重) 3.到底谁轻谁重,赶快试一试! 学生动手掂 实验二 教师:想玩的同学又已经做好准备了, 眼睛都看着老师呢. 1.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黄色的盒子,还 是不能动手,你再猜猜看.这3个盒子中 谁比谁重?谁比谁轻?可以四个人小声的 商量商量,一会把你猜的道理说给同学听 听. 2.教师请同学说自己的猜想. 3.到底谁猜的对呀?你们是不是特别 想知道.动手试试吧! 4.教师提问:这个绿盒子怎么一会儿 轻,一会儿重?它到底是轻还是重? 5.这次为什么很多同学没猜对呢? 6.小结:看来,并不是物体越大就一 定越重,越小的物体就一定轻. 实验三 独立思考。 教师:如果还想玩就请把绿、蓝盒子 轻轻放到位子里,看哪个组的动作又快又 轻! 小组交流。 1.老师这儿还有一个盒子,还是不能 动,你能判断出他们谁轻谁重吗?只凭观 察,你们能判断吗?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兴趣! 从动手动脑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利用教材主题图创设情境,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形式导入新课,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

2.怎么这次有很多同学都不做判断? 怎么不发表意见了,有什么困难吗? 3.同学们都认为,只凭观察已经不能判断它的轻重了,你们想怎么办?(动手 掂一掂) 4.说说你的感受,有不同的感受吗?三、练习与拓 换手再掂一掂. 展 教师提问 (1)你们有同样的感觉吗?(学生出 现分歧.) (2)咱们的意见不一样了,这可怎么 办呀? (3)看来,在有的时候用我们的一双 小手也不能准确的判断出物体的轻重了, 那么有没有办法呢 同桌之间开始交流。 掂一掂数学书和文具盒,比较轻重。 差不多重的物体用手掂的时候,很难分辨 谁轻谁重,怎么办? 小组讨论,汇报 教师介绍生活中的测量物体重量的工具 咱们班的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 四、小结 办法,我们的前人就是根据你们的这些想法发明了天平,秤等很多种能够准确的测量出物体重量的工具.而且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你们见过吗? 全班交流。 出示秤和天平。 小组交流称重量的工具。 称苹果和梨的重量。 Xkb1.com 判断苹果和梨的轻重 不知不觉当中,一节课就要过去了,你们上得高兴吗?老师也很高兴,因为我觉得你们个个都很出色.你觉得今天你又有那些收获?又有那些进步?这节课咱们班谁最棒?哪个小组最值得你学习? 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教师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并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对学生提出的方法,尽可能给予演示.同时,要考虑方法的可行性. 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给学生进行梳理。 作业设计: 独立完成练一练1.2.3再小组讨论

板书设计: 轻 重 天平的指针偏向哪边,哪边就重。 表面大的物体不一定重。 反思:1.利用生活经验,创设有趣的情境。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体验轻重。 教学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有几枝铅笔(认识加法)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1、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加法的含义 2、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3、能根据提供的情境,提出简单的加法问题并进行解答 初步感知加法的意义 根据加法的意义,正确列出加法算式 教学难点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2016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 图(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制社会二年级上册:教案10我们不乱扔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