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学说逐渐为中国人民所接受和实践,并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准备了至关重要的制度前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证明,照搬马克思主义某些原则或照搬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某些做法,都不能推动这个复兴伟业走向成功。只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才是惟一符合中国国情的现实选择。在我们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第二,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选择。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为了加快发展步伐,单纯追求生产力发展的做法多次出现过,试图仅仅通过思想领域的“革命”推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尝试也有过,但都没有成功。进入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我们党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才能有效地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这种科学的发展观,从宏观上讲,就是坚持经济、政治和文化协调发展,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当前的实践要求来看,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兼顾,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从而达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为现实的道路。
第三,在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之中依靠自身力量推进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特征。
万
方数据一个民族的崛起可能有多种形式,有的侧重于外部力量的支持,有的侧重于内生活力的增长;有的是在战争的推进下实现的,有的则是在和平发展的环境中完成的。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其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都决定了中国的发展只能走和平崛起的道路,而且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就是在认识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之后,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的过程中取得的。走自力更生的道路,在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的环境下,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无疑是今后中国发展的根本特征。
参考文献:
[1]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36.
[2]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4.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344.
[4]李忠杰.迎接中华民族真正复兴[J].嘹望新闻周刊,2000,(52).
[5]罗任权.论江泽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J].中州学刊,2001,(4).
[6]戢斗勇.2l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J].求实,2001,(1).
[7]董希品.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运动的内涵(一)[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2).[8]A民日报,2003—12—27.
责任编辑:杨义芹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