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49],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50],而卒[51]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52]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53]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54]。”
⑤客喜而笑,洗盏更酌[55]。肴核[56]既尽,杯盘狼籍
[57]。相与枕藉[58]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59]。 作品注释
[1]这篇散文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并不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旧址,当地人因音近亦称之为赤壁,苏轼知道这一点,将错就错,借景以抒发自己的怀报。
[2]壬戌(rén xū):宋神宗元丰五年,岁次壬戌。古代以干支纪年,该年为壬戌年。
[3]既望:望日的后一日。望,月满为望,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
[4]徐:舒缓地。
[5]兴:起,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