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现状分析
通过第二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到,当地农业部门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需要向非农部门转移,导致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的因素主要是传统种植业收益不高,而当地转移的劳动力都存在一个共同问题:自身素质不高,阻碍当地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主要是传统的养老观念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健全。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就当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当地传统农业部门中的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应向非农部门转移。在转移过程中当地政府应切实做好两方面的工作:其一、发展当地手工加工和猕猴桃深加工工业,引导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其二、在当地村民中积极开展各种技术培训,如手工加工、维修、装修等,为想要外出打工的村民提供提高他们人力资本的途径,也为留在传统农业部门的妇女们提供在家创收的渠道。
二、转变当地传统农业部门的种植结构。由于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种植粮食作物必然不会改变农户的经济地位,因此当地政府应积极引导农户转变种植结构,减少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增加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猕猴桃、李子、油菜等经济作物。
三、当地政府应切实抓好当地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提高下一代的人力资本。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谈到初等教育时指出“初等教育是最有利的 初等教育每年
【只需要最低的教育成本 从教育中得到的好处是很多的,而且其中某些好处还会扩散”。
【p151】6】可见若要从根本上发展当地经济最好最根本最经济的办法就是发展基础教育,“从娃娃抓起”。
四、加紧建设养老保险制度。一方面,为外出打工者解除后顾之忧,让他们放心的外出打工,促进当地剩余劳动力转移;另一方面,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渐加强的情况下,发展养老保险对减轻后代的经济负担又是十分有利的;同时它也有助于转变我国农村养老观念,消除性别歧视现象。
【参考文献】
[1][美]托达罗(Todala,M.P.)著.经济发展[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2][美]阿瑟·刘易斯著.二元经济论[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3][4]腾建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相关性分析.[J].农村技术经济.2004.4
[5]余曙光、余小平.新农村建设与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大理州农村劳动力流动和转移的调查与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12.总第184期
[6][美]西奥多.W.舒尔茨著.改造传统农业[M].商务印书馆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