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0)

2022-03-02 22:55

三、综合练习

用画示意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八”第8题。

这道题画示意图时,引导学生可以用一个小圆点表示一个人,画出下面这样的示意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计算出每个方阵需要两种颜色的运动服各多少套,再算出一共要准备多少套。

2.完成教材第54页“练习八”第13题。

让学生在图上画一画,将长方形扩大成正方形。

组织学生观察图,思考:扩建部分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解答,组织汇报。

3.完成教材第52~54页“练习八”其余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教后反思】

单元

第六单元

课题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内容

四下教科书第55~56页,练一练,练习九第1~3题。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建模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难点

归纳、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修改调整

一、谈话引入

1.师生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和踢毽子吗?我们班哪位同学跳绳比较强?谁踢毽子比较强?

学生自由发言。

2.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例题1情境图,你能从图中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说)

追问: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1)跳绳的有多少人?

(2)参加活动的女生有多少人?

(3)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3.导入新课。

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进行过很多的加法运算,你知道在加法运算里有哪些基本规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加法中的运算规律。(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加法交换律。

(1)提出问题:求跳绳的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2)列式解答。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17=45(人)

追问:还可以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17+28=45(人)

(3)观察发现。

提问:这两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数?结果都是多少?再观察算式,说说它们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发现:这两道算式都是求跳绳的总人数,加数相同,得数也一样,只不过是把两个加数的位置调换了一下。

引导: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这两道算式连起来呢?(等号)

师板书:28+17=17+28

(4)照样子写一写。

让学生试写等式,并投影展示。

提问: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这种规律。

学生在各自的练习本上表示规律后,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

(6)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明确: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

a+b=b+a

教师指出: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

(1)课件出示问题: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注意不同的解答方法,并指名两人板演不同的方法。

(3)组织汇报交流。

解法一:先算出跳绳的有多少人。

(28+17)+23

= 45+23

= 68(人)

解法二:先算出女生有多少人。

28+(17+23)

= 28+40

= 68(人)

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观察、比较这两个不同算式的计算结果。

追问:这两道算式的结果相同,我们可以把它写成等式吗?怎样写?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28+17)+23=28+(17+23)

(4)加深认识、探索规律。

①课件出示下面两道算式,让学生算一算,判断下面的○里能不能填等号。

(45+25)+16○45+(25+16)

(39+18)+22○39+(18+22)

②组织观察:这几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从这些例子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得出:这两个算式中,三个加数分别相同,加数的位置也相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追问: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这个规律可以怎样表示?

师板书:(a+b)+c=a+(b+c)

小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合律)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56页“练一练”。

让学生说说每个等式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及判断的依据。

第三小题既交换了位置,又改变了运算顺序,所以该小题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完成教材第58页“练习九”第1、2、3题。

(1)第1题中的最后一小题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第2题是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这在过去的计算过程中有学习过,通过这几题的练习加深学生的认识。

(3)第3小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观察、比较,进一步认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让学生计算,并说说每组中两题的联系。

比较每组中的两题,说说哪一题计算起来更加简便。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教后反思】

单元

第六单元

课题

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教学内容

四下教科书第57页,例2,试一试,练一练第1、2题。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如何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和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修改调整

一、谈话引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条运算律,你们还记得是哪两条吗?各是什么意思?

我们在上节课还说到了加法运算律的用途,我们已经知道运用加法交换律可以进行加法验算,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加法运算律的另一项用途,那就是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板书课题)。谁知道简便是什么意思?你们喜欢简便运算吗?既然大家都喜欢,我们就一起去探索怎样进行简便运算,我们仍然从解决现实问题做起。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2。

(1)出示例题。提问:谁能说出算式?学生说出算式后,教师板书。

(2)谈话:这道算式,按照运算顺序应该怎样算?你觉得还可以怎样算?你能 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吗?要注意的是,要从这个算式接着往下算,而不是另列 算式。

(3)学生计算,教师巡视,选择不同算法的学生把自己的算式抄在黑板上。

学生的算式可能有:

29+46+54 29+46+54 29+46+54

=75+54 =29+(46+54) =46+54+29

=129(人) =29+100 =100+29

=129(人) =129(人)

(4)让抄写算式的学生说说自己如此计算的理由,包括运算的根据,以及怎么想到把46和54先相加的。

(5)讨论:你认为哪种算法简便?为什么?

(6)教师小结:在计算几个数连加时,把和是整百的数先加起来,可以使下一步的计算简便。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算式并提出要求:

①65+79+21 ②78+(47+22)

用简便方法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2)学生计算,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3)指名把自己的算式写在黑板上。

(4)全班共同检查黑板上的算式。

提问:两道题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第l题应用了加法结合律,第2题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你是怎样看出78和22、79和21的和是100的?(十位上数的和是9,个位上数的和是10)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是找凑成整百数的专项练习。决定是否运用运算律,关键看题中有没有可凑整的数。因此要正确迅速地做出决定,必须加快学生分辨凑整数的速度。

2.完成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2题。

这道题是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第一小题先进行后两个数的计算比较简便;

第二小题先进行前两个数的计算比较简便;

第三、四题要同时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才能使计算简便。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教后反思】

单元

第六单元

课题

练习九

教学内容

四下教科书第58~59页练习九第4~13题。

课型

练习

课时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加法运算律的理解,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通过练习,理解和掌握减法的性质,能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能熟练运用加法运算律和减法的性质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运用加法运算律和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修改调整

一、知识再现

1.谈话:

提问:我们学习的加法运算律有哪些?用字母怎么表示?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追问:运用这些运算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哪些方便呢?

2.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完成一些和加法运算相关的练习。(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