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1)

2022-03-02 22:55

加法运算律的练习

1.完成教材第58~59页“练习九”第4、7、8、9、12题。

这些都是学生所熟悉的题型,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最后集体讲评。

2.完成教材第58页“练习九”第5、6题。

这两题是前面的学习中没有涉及到的,教师需进行必要的指导。

(1)第5题:

①课件出示两组题目。

②让学生计算每组中两道题的得数,并观察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③组织思考并交流。

提问:两道题的计算结果相同吗?你有什么发现?

(2)第6题:

①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②组织汇报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各自的想法。

三、综合练习

探究减法的性质

1.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九”第10题。

(1)课件出示题目。

(2)让学生独立计算出每组中两道题的得数。

(3)组织观察、比较,交流各自的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2.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九”第11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进行简便计算的。

反馈时,主要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运用了哪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把自己的发现和简便计算的经验和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探索发现

3.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九”第13题。

提问:观察表格,说说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独立计算,填写表格。

追问:观察表格,说说你有哪些发现。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个数相加,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多少,和也增加多少;两个数相减,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多少,差就减少多少。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教后反思】

单元

第六单元

课题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内容

四下教科书第60~61页,例3、例4,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第1~3题。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引导学生概括出运算律并能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经历规律的探索过程,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修改调整

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问题。

(1)加法的运算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67+87+13 46+(59+54)

2.揭题:在加法运算中,有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那在其他运算中,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规律?乘法运算中又会有什么规律?(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探索乘法交换律。

(1)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例题3情境图。

让学生看图,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2)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列式得出:5×3=15(人)或3×5=15(人)

(3)建立等式。让学生把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3×5=5×3

追问:你能再写几个这样的等式?

(4)观察发现:观察这些等式,说说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教师指出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5)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乘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

a×b=b×a(板书)

2.探索乘法结合律。

(1)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例题4。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全班交流,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算法:

算法一:先算出一个年级参加的人数。

(23×5)×6

=115×6

=690(人)

算法二:先算出全校有多少个班。

23×(5×6)

=23×30

=690(人)

(2)观察这两道算式的数据和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

①每组两道算式中的三个乘数相同。

②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3)下面我们再来算一算,比一比。课件出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是否存在这样的规律?

①18×5×2 18×(5×2)

②13×25×4 13×(25×4)

③24×(125×8) 24×125×8

学生通过比较明确: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教师指出这就是乘法结合律。

(4)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乘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

(a×b)×c=a×(b×c)(板书)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61页“试一试”。

第一小题,可以运用乘法结合律先算“15×2”的积;第二小题,可以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先算“25×4”

2.完成教材第61页“练一练”。

先让学生在教材上填一填,然后说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3.完成教材第65页“练习十”第1题。

先让学生读题,明确题意,然后指名说说怎样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验算,最后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和验算,指名板演。

4.完成教材第65页“练习十”第3题。

让学生说出每组气球上三个数的乘积,并交流计算的方法。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教后反思】

单元

第六单元

课题

乘法分配律

教学内容

四下教科书第62~63页,例5,练一练,练习十第6、7题。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探索乘法分配律,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能用字母表示出乘法分配律。

2.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表述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修改调整

一、谈话引入

1.复习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哪些运算律?这些运算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2.揭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今天我们要继续来探索乘法的运算律。(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例题5情境图。

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信息。

2.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2)小组讨论,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师参与个别小组交流,了解学生的解题情况。

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然后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

汇报预测:

解法一:先算出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个班。

(6+4)×24

=10×24

=240(根)

解法二:先算出四、五年级各领多少根跳绳。

6×24+4×24

=144+96

=240(根)

4.观察比较。

(1)以上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它们 计算得数相同,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这两个算式连起来?

板书:(6+4)×24=6×24+4×24

(2)比一比,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发现:等号左边先算6加4的和,再算10个24是多少;等号右边

先算6个24与4个24各是多少,再求和。

5.探索规律。

(1)提出假设:是否任意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都会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呢?

(2)举例验证。

让学生独立举例验证,验证后把自己举的例子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

全班交流,可以分两个层次:一是交流所举例子是否符合要求;二是交流不同算式的共同特点。

(3)总结规律。

仔细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生交流后小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结果不变。教师指出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6.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乘法分配律可以写成:

(a+b)×c=a×c+b×c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63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是运用乘法分配律改写算式,通过改写准确把握乘法分配律。其中有顺向的改写,也有逆向的改写。学生在逆向改写时可能会有困难,教师在组织练习时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

2.完成教材第63页“练一练”第2题。

这道题呈现了学生初学乘法分配律时可能出现的错误,如40×50+50×90与40×(50+90)让学生辨析,从而进一步明晰概念。还选择了比较特殊的情况,如74×(20+1)与74×20+74,有助于学生从本质上而不是形式上理解乘法分配律。

3.完成教材第65~66页“练习十”第6、7题。

第6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比较进一步感受乘法分配律的优越性。

第7题,让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长方形菜地的周长,并用乘法分配律沟通不同算法间的联系,既能加强对长方形周长的理解,又能加强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教后反思】

单元

第六单元

课题

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

四下教科书第63~64页,例6,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第8、13题。

课型

新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