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型参考答案(DOC)(6)

2019-08-17 14:28

焊接接头的组成:、焊缝区(熔池金属冷却结晶所形成的铸态组织。属于铸造组织);熔合区是焊缝和母材金属的交界区是焊缝向热影响区过渡的区域。(强度、塑性、韧性极差,是裂纹和局部脆断的发源地。);焊接热影响区(焊缝两侧的母材,由于焊接热的作用,其组织和性能发生变化的区域)

减小和消除焊接热影响区的方法①小电流、快速焊接 采用先进的焊接方法③焊前预热、焊后热处理(正火) 焊接接头形式有对接、搭接、角接和T形接头

6. 常见焊接缺陷有哪几种**?其中对焊接接头性能危害最大的为哪几种**?(P150-151) 焊缝常见缺陷1、焊瘤;2、夹渣;3、裂纹;4、气孔;5、咬边;6、未焊透。 裂纹危害最大(百度来的答案)

7. 产生焊接应力与变形的原因是什么?焊接过程中和焊后的焊缝区纵向受力是否一样?清除和防止焊接应力有哪些措施?

焊接应力与变形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焊件(工件)在焊接过程中受到局部加热和快速冷却。 8. 说明埋弧自动焊、电渣焊**、CO2焊、氩弧焊点基本过程、特点和应用范围。

答:电渣焊 →利用电流通过液态熔渣时产生的电阻热,同时加热熔化焊丝和金属母材的焊接方法;焊接热源:电阻热;保护介质:液态熔渣

特点:1)大厚度工件可一次焊成。2)生产率高,成本低。3)焊接质量好。 不易产生夹渣、气孔等缺陷。

4)热影响区大。—焊后热处理。

应用:① 适用于碳钢、合金钢、不锈钢等材料;② 适用于厚大工件。厚度大于40mm的大型结构件。 9. 什么是金属的焊接性?钢材的焊接性主要决定于什么因素?

金属材料的焊接性指被焊金属采用一定的焊接方法、焊接材料、工艺参数及结构形式条件下,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难易程度。焊接性① 工艺焊接性:焊接接头产生工艺缺陷的倾向。尤其指出现各种裂纹的可能性② 使用焊接性:焊接接头在使用中的可靠性。包括力学性能及其它特殊性能 影响焊接性的因素1)焊接方法2)焊接材料3)焊件化学成分4) 工艺参数

10. 下列金属材料焊接时主要问题是什么?常用什么焊接方法和焊接材料?

普通低合金钢;中碳钢;珠光体耐热钢;奥氏体不锈钢;铝及铝合金;铜及铜合金;钛及钛合金

低碳钢的焊接 焊接性良好。中碳钢:C<0.25~0.60% CE <0.4% 焊接性由良好 CE =0.4%~0.60% 较差 问题:焊缝区易产生热裂纹 热影响区易产生冷裂纹

措施:焊前预热(150~250 ℃ ),焊后缓冷 选用低氢型焊条 焊件开坡口,且采用细焊条、小电流、多层焊

高碳钢:C>0.60%焊接性差。问题:焊缝区易产生热裂纹热影响区易产生冷裂纹

措施:焊前预热(250~350 ℃ ),焊后缓冷。选用低氢型焊条 焊件开坡口,且采用细焊条、小电流、多层焊 避免选用高碳钢作为焊接结构件。焊补

普通低合金结构钢 低强度普通低合金结构钢:σs<400MPaCE <0.4% 16Mn、09Mn2Si 焊接性良好 高强度普通低合金结构钢:CE <0.4%~0.5%σs>400Mpa 15MnVN,18MnMoNb 14MnMoV焊接性较差 焊前预热(150~250 ℃ ),焊后缓冷;选用低氢型焊条;焊件开坡口,且采用细焊条、小电流、多层焊。 马氏体钢的焊接:焊接性很差,易产生冷裂。焊前预热,焊后缓冷。常用氩弧焊、埋弧焊

铁素体钢的焊接:焊接性较差。焊前低温预热,常用钨极氩弧焊、手弧焊。奥氏体钢的焊接:焊接性好。适用多种焊接方法

焊接常用保护措施:焊前预热(150~250 ℃ ),焊后缓冷;选用低氢型焊条;焊件开坡口,且采用细焊条、小电流、多层焊。

1. 铝及铝合金的焊接特点1)易氧化;2)易产生气孔;3)易变形开裂4)接头易软化;焊接方法氩弧焊、气焊、钎焊、电阻焊

铜及铜合金的焊接特点1) 难熔合2)易氧化3)易产生气孔4)易变形开裂 焊接方法氩弧焊、气焊、钎焊、碳弧焊。

11.碱性焊条与酸性焊条有何不同?应如何选择**?

酸性焊条:在熔渣中以酸性氧化物为主(TiO2、SiO2、Fe2O3)酸性焊条适用一般的结构构件;碱性焊条:

26

在熔渣中以碱性氧化物为主(K2O、Na2O、CaO、MnO)碱性焊条焊成的焊缝金属含氢量很低,抗裂性及强度好,适于焊接重要的结构钢或合金结构钢;

电焊条的选用:(1)根据被焊工件的强度选用(2)根据被焊工件的化学成分选用(3)根据被焊工件工作条件和结构选用(4)根据实际生产状况选用

12. 如图4所示的三种焊件,其焊缝布置是否合理?若不合理,请加以改正。**

图4 焊件的焊缝布置

四、非金属材料的成型

1. 塑料由什么组成?常用的工程塑料中,哪些是热塑性塑料**?哪些是热固性塑料**?

塑料的组成:①树脂: 塑料的主要组分 ②填充剂(填料): 提高塑料的力学、电学性能或降低成本等。③增塑剂: 提高塑料的可塑性和柔软性;④稳定剂: 提高塑料对热、光、氧等的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⑤增色剂: 赋予塑料制品各种色彩;⑥润滑剂: 提高塑料在加工成形过程中的流动性和脱模能力,同时可使制品光亮美观。⑦固化剂: 与树脂发生交联反应,使受热可塑的线型结构变成热稳定好的体型结构。⑧其他: 还有发泡剂、催化剂、阻燃剂等

热塑性塑料受热时软化或熔融、冷却后硬化,韧性好,可反复成形,包括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酰胺、聚苯醚、聚四氟乙烯等。

热固性塑料在加热、加压并经过一定时间后即固化为不溶、不熔的坚硬制品,不可再生。具有更好耐热性和抗蠕变能力,包括有酚醛树脂、环氧树脂、氨基树脂、有机硅树脂等。 2. 塑料有哪些成型方法**?各适于成型哪一类制品**?

成型方法:注射成型,除氟塑料外几乎所有的热塑性塑料都可用来注射成型,成型三维复杂塑料制品; 模压成型法(压制成型):主要用于热固性塑料制品的生产。 适用于形状复杂或带有复杂嵌件的制品,但生产率低、模具成本较高。其制品主要用作机械零部件、电器绝缘件和日用品等,汽车配电盘、电器开关、餐具等

挤出成型:挤出成形的生产效率高,可自动化连续生产,一般使用热塑性塑料作原料。成型管材、板材、薄膜和中空制品。

吹塑成形(中空成型) 成型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化学品包装容器、便携式工具箱,生活塑料瓶等

3. 注射成形主要用于哪类塑料的成型**?一般有哪几个工艺步骤**?

注射成型主要用于热塑性塑料。能生产形状复杂、薄壁、嵌有金属或非金属的塑料制品 工艺步骤 加料→塑化→充模→保压→倒流→冷却→脱模 4. 橡胶的组成是什么?有什么用途?为什么要硫化?

5. 为什么橡胶在成形前要进行塑炼**?橡胶有哪些成型方法**?

为什么要塑练?降低它的弹性,增加其可塑性,并且获得适当的流动性,以满足混炼、压延、压出、成型、硫化以及胶浆制造、海绵制造等各种工艺加工过程要求

塑练:强迫生胶反复通过两个转速不同的滚筒之间的间隙,使之在强剪切力作用下长分子链被切断,相对分子量减小,从而流动性增加(即塑性增加)的工艺过程。塑炼一般在螺杆式塑炼机或两辊式塑炼机上进行。

27

橡胶的成型方法:①压延 ② 注射法 ③ 挤出 ④ 裁断 ⑤ 硫化 6. 胶粘剂的组成是什么?试述粘接工艺过程。

7. 陶瓷粉末的制备方法分为哪几类?简述各分类方法的基本原理。各有何优缺点? 8. 陶瓷有哪些成型方法?

9. 陶瓷为什么要烧结?其原理是什么? 五、材料成型工艺的选择及检验

1. 什么是毛坯?合理选择毛坯有何重要性?毛坯选择包括什么内容?

1零件毛坯类型(1)按用途分:结构毛坯、工具毛坯、其它毛坯。(2)按加工方法分:型材、铸件、锻件、冲压件、焊接件、冷挤压件、粉末冶金件。

2. 常用零件毛坯类型有哪几种**?其选择原则有哪些? 零件毛坯类型

(1)按用途分:结构毛坯、工具毛坯、其它毛坯。

(2)按加工方法分:型材、铸件、锻件、冲压件、焊接件、冷挤压件、粉末冶金件。

毛坯选择的原则1.零件的使用性能及质量要求 2.材料的工艺性能{①材料的工艺性对毛坯选择的影响 ② 零件的结构、形状与尺寸大小对毛坯生产方法选择的影响 ③零件性能的可靠性对毛坯选择的影响 ④ 零件生产的批量对毛坯选择的影响 }3.选材经济合理性4.生产条件(可行性) 3. 为什么轴杆类零件一般采用锻件,而机架类零件多采用铸件? 4. 为什么齿轮多用锻件**?而带轮、飞轮多用铸件**?

因为齿轮的作用是传动,工作时要受到很大的压力,摩擦力,弯曲应力还会受到冲击、振动,所以要求齿轮要有高硬度、高耐磨性、较高的耐磨性、较强的强度和韧度,锻件适合这方面要求。而带轮、飞轮受力不大工作环境要求不需要太严格的,为减少加工成本,所以选择铸件 5.材料的力学性能是否是决定其成形工艺的唯一因素?简述理由。

6.某厂要大量生产六角螺栓、螺母、垫圈、木螺钉、铁钉,各应选用什么成形工艺? 7.试为汽车驾驶室中的方向盘选择三种材料及成形工艺,并进行比较。 8.试为下列齿轮选择材料及成形方法:

①承受冲击的高速重载齿轮,Φ200mm,批量2万件;锻造20Cr ②不承受冲击的低速中载齿轮,Φ250mm,批量50件; ③小模数仪表用无油润滑小齿轮,Φ30mm,批量3000件; ④卷扬机大型人字齿轮,Φ1500mm,批量5件;铸件 ⑤钟表用小模数传动齿轮,Φ15mm,批量10万件。冲压件 一、填空题(每空0.5分)

1. QT400-15表示名称为 球墨铸铁的材料,其中两组数字分别表示 最低抗拉强度 和 最低断后伸长率 ,其石墨形态为 球状 。

2. 自由锻的基本工序有 拔长 、 镦粗 、 冲孔 、 扩孔 等。

3. 在亚共析碳钢中,钢的力学性能随含碳量的增加其强度提高而 塑性 下降,这是由于平衡组织中 碳元素 增多而 铁 元素 减少的缘故。

二、选择题(每空1分)

1. 当浇注具有圆柱形内腔的铸件时,用( C )可省去型芯。 a、压力铸造; b、熔模铸造; c、离心铸造 2. 区别冷变形和热变形的依据是( c )。 a、变形时是否有加热; b、变形温度的高低; c、变形后是否有加工硬化组织。

3. 随温度下降从奥氏体中析出的渗碳体称为( b ),从铁素体中析出的渗碳体称为( c )。

28

a、一次渗碳体; b、二次渗碳体; c、三次渗碳体。 4. 常温下金属的晶粒越细,则力学性能是( a )。 a、强度越高,塑性越好; b、强度越高,塑性越差; c、强度越低,塑性越差。

5. 金属型铸造适用于( a )生产。 a、大批、大量; b、小批量; c、成批、大量、也可单件。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

1. 铸造工艺图→铸造工艺图是表示铸型分型面、浇冒口系统、浇注位置、型芯结构尺寸、控制凝固措施(冷铁、保温衬板)等的图样

2. 焊接性→指被焊金属采用一定的焊接方法、焊接材料、工艺参数及结构形式条件下,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难易程度。

3. 铸造→熔炼金属,制造铸型,并将熔融金属浇入铸型,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和性能铸件的成形方法,称为铸造

4. 加工硬化→金属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塑性变形时强度和硬度升高,而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

四、判断题(每题1.5分)

1. 接近共晶成分的合金,流动性最好。 ( 对 ) 2.由于可锻铸铁的塑性比灰铸铁好,所以是可以锻造的铸铁。( 错 )

3. 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熔模铸造、压力铸造相比,大批生产时压力铸造的生产率最高。( 错 ) 5. 灰铸铁通过球化退火可以转变为球墨铸铁。 ( 错 ) 6. 在室温下进行金属变形加工,称为冷加工。 ( 错 )

4.承受重载荷的重要零件,例如轴、齿轮、连杆等大多采用锻件毛坯。( 对 )

29


材料成型参考答案(DOC)(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先进事迹申报材料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