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对广西各族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 他对以韦拔群为杰出代表的广西革命烈士给予极高的评价。1962 年 12 月 , 他为纪念韦拔群遇难牺牲 30 周年亲笔长篇题词:“韦拔群同志以他的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解放的事业,最后献出了他的生命。 ”“他在对敌斗争中,始终是英勇顽强,百折不挠的。他不愧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英雄。 ”“他最善于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的疾苦,对人民解放事业,具有无限忠心的崇高感情。 他不愧是名符其实的人民群众的领袖。 ”“他一贯谨守党所分配给他的工作岗位,准确地执行党的方针和政策,严格地遵守党的纪律。 他不愧是一个模范的共产党员。 ”题词的字里行间饱含着邓小平对韦拔群烈士的深切缅怀和崇高赞誉,这是对韦拔群精神和百色龙州起义精神最科学的概括。
1963 年 3 月, 邓小平为广西革命回忆录续集题词:“要用革命的事迹来教育我们的子孙后代。 像我们前辈那样,像我们的先烈那样,永远当一个革命者,永远当一个为人民大众的集体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者,永远当一个共产主义者。 ”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百姓树根空。 我们党和红军的根基在于各族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和舍生忘死的奋斗。 群众路线是中国革命事业胜利的法宝,也是永葆我们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源泉。
1930 年 11 月 7 日, 中共红七军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原凤仪小学 (今河池县红七中学和河池镇中心小学)召开,中共中央南方局代表邓拔奇传达中央指示,命令红七军离开右江苏区,攻打柳州、桂林、广州等中心城市, 配合主力红军夺取南方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实现“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战略目标。 大会选举军前委,邓小平任前委书记,张云逸、陈豪人任前委常委,决定整编部队,执行中央指令东进攻打柳州和桂林。
这次大会还决定韦拔群和陈洪涛留下重组部队,坚持和发展右江革命根据地。 在艰苦卓绝的右江反“围剿”战争中,韦拔群、陈洪涛和数以万计的军民英勇牺牲。但右江的共产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没有屈服, 他们紧紧依靠着各地的贫苦老百姓,继续高举信仰的旗帜,艰难地坚持着右江老游击区的革命斗争,开辟滇黔桂边红军游击新区,迎来桂西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局面,夺取了解放战争在桂西的胜利。
中国红军第七军、第八军河池整编阅兵纪念馆位于河池镇东头的三八坡。 1930 年 11 月 8 日,红七军一、二、三、四纵队和红八军第一纵队在三八坡下的大田峒里集合,新成立的红七军前委宣布整编命令,举行授旗仪式和中央代表阅兵式,这就是著名的河池整编。
整编后,部队改为师团制。 军前委书记兼政委邓小平、军长张云逸、政治部主任陈豪人和总指挥李明瑞率领第十九师、二十师共约 7000 名将士, 告别了父老乡 亲, 踏上了漫漫征途。 韦拔群奉命返回右江重组第二十一师,坚持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1 月 10 日,天气格外晴朗,附近群众闻讯,敲锣打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三八坡欢送红军。 他们给红军送茶送水,依依不舍地送了一程又一程,盼望红七军凯旋。 1949 年 11 月 7 日,英勇无敌的南下野战大军打响广西战役。 三路大军在八桂各地游击队的迎军支前下,远距离大迂回大围歼,摧枯拉朽横扫国民党华中军政司令长官白崇禧集团 17 万多人,将统治广西 25 年之久的国民党桂系军阀彻底埋葬。
12 月 11 日是百色起义20 周年纪念日, 指挥雄师将胜利红旗插上了镇南关的,也正是从百色起义走出来的第十三兵团政委莫文骅将军。 从 1929 年 12 月 11 日至 1949 年 12 月 11 日,从中国红军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岁月沧桑,20 年打了个来回。罗城县四把—融安县长安—湖南武冈三役遗址。
河池整编后,红七军主力 7000 多人开始踏上艰苦、悲壮的北上征途。 1930 年 11 月 18 日,红七军经过罗城四把村佛子坳时,遭遇桂系军阀覃连芳师,双方展开激战。 战斗从上午 11 时战至下午 5 时,战斗异常激烈,红七军损失惨重,经血战后突围转移至三防镇休整。 12 月 5 日,红七军东出元宝山,进攻柳北重镇长安,血战三昼夜,打得敌军胆寒,毙伤守敌数百人,自己亦伤亡惨重,未能克城。撤出战斗转师北上湘西,25 日又血战武岗,历时四昼夜,遭湘敌数团围攻,牺牲了第五十五团团长何莽以下五六百人。 军部率部队突围经新宁返回广西全州。
红七军前委全州会议旧址位于全州县城中心路关岳庙内,坐北朝南,占地面积 306 平方米,1994 年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成立了红七军前委会议旧址纪念馆。 由于红七军执行“立三路线”的错误,远离苏区作战,加上情报失误,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在经历了四把、长安、武冈三场血战之后,红七军损失近半数,被迫由湖南新宁转回广西, 在 1931 年元旦深夜抢占全州城。 1 月 2 日,红七军前委在全州县城关岳庙召开会议。
会议决定放弃进攻桂林、柳州的冒险计划,整编部队为三个团,部队沿着湘桂粤赣边游击前进,相机会合“朱毛红军”。 4 月, 红七军主力 2000 余人到达湘赣边苏区;7月 11 日,红七军奉命渡过赣江进入中央苏区。 22 日在于都县桥头镇与红三军团会师。 莫文骅中将题词称红七军前委全州会议是“扭转危局”的会议。
扭转危局的正确抉择是红七军前委总结远征北上血战三役损失近半的惨痛教训得来的。 全州红七军前委会议具有重要地位,它使红七军基干队伍得以保存,2000 名红七军将士成为中央红军和湘赣红军的一支劲旅,为夺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树了卓越功勋,更为重要的是从红七军中走出了邓小平等一代伟人,以及张云逸、韦国清、李天佑等为代表的新中国开国元勋和建国兴邦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