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若因停运或停泵时间超过规定时间而发生混凝土初凝、 离析现象时, 应停止泵送。
4、 混凝土振捣
1) 插入式振动棒
使用混凝土振动棒前, 必须将棒轴与电机连接紧固, 验证旋转方向与标志方向是否一致。 进行试转时, 不应将振动棒放在模板、 脚手架以及未凝固的混凝土表面上振动。 冬季因棒体冻结不易启振时, 可用微火缓烤棒体, 但不得使用烈火或沸水解冻。 振捣操作人员应穿绝缘胶靴、 戴绝缘手套, 湿手不要接触电机开关。 作业时应一人持棒振捣, 专人配合控制开关并监护电线。 振捣混凝土操作应快插慢拔, 插入混凝土中应将棒体上下微微抽动以捣制均匀。 一般振动棒的作用半径为 30~1000px。 不要将棒的软轴部分沉陷入混凝土中, 振捣操作中软轴的弯曲半径不要小于 1250px。 还应防止钢筋卡夹棒体, 避免棒体碰触钢筋、 模板、 埋件、 芯管或空心胶囊, 一般棒体距离模板不应大于作用半径的 1/2。 连续分层浇筑混凝土时, 为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一个整体, 棒端以插入下层 125px 深度为宜。 振捣操作中如发现脱轴、漏电时, 应立即停机检修。
2) 平板式振动器
使用 平板振动器时, 应先检查电机与振动板连接的螺栓是否紧固,导线是否固定可靠, 要保持机壳表面清洁和牵引拉绳绝缘干燥。平板振动器的有效作用深度, 在无筋或单层筋板构件中, 一般为 500px;在双层筋板构件中约为 300px。 因此, 往模板中浇筑混凝土时必须控制一次浇筑厚度。 两人操作应密切配合, 在每一位置上连续振动时间一般为 25~40s, 以混凝土表面均匀出现浆液为止。 移动平板时, 应成排依次前进, 前后位置和排间应互相压接, 压接长度应有 3~125px。移动转向时, 不要用脚蹬踩电机。 振至构件边沿时, 要防止坠机砸人。后张法安全作业施工
1、 张拉现场尤其是张拉操作地点必须清楚一切障碍物, 并适当平整附近的场地, 以供张拉设备移动和张拉操作。
2、 张拉时, 构件两端不准站人, 并设置防护罩。 高压油泵应放在离构件端部的左右两侧; 旋紧锚固螺母时, 操作人员应站在预应力钢筋位置的侧面。 张拉完毕后, 稍等几分钟再拆卸张拉设备。
3、 对后张法来说, 在钢丝束的端头延长线 15m 及其两侧各 1. 5m内作为禁区, 设立明显标志, 并用带小旗的绳子围栏, 严禁非张拉人员进入。 张拉人员操作时须站于构件两侧, 严禁在应力筋的端部以及中间行走和操作。
4、 张拉设备必须定期校验和维修, 以保证张拉顺利进行。 在张拉中, 须随时注意不正常情况出现, 如遇张拉值和计算值相比过大、过小, 压力表指针回不到零, 张拉机械发生故障等时, 也停止张拉,待会同有关人员分析弄清情况, 排除故障并采取措施后, 方可继续进张拉。
5、 孔道灌浆时, 掌握喷嘴的人必须戴防护眼镜、 穿雨鞋、 戴手套; 喷嘴插入孔道后, 喷嘴后面的胶皮垫圈要压紧在孔洞上, 灰浆泵与胶皮管要连接牢固后才能开动, 堵灌浆孔时应站在孔的侧面, 以防灰浆喷出伤人。
6、 为保证预应力构件质量和安全生产, 凡遇下列情况之一, 不予张拉:
①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不张拉。
②没有预应力筋出厂合格证明书的不张拉。
③准备工作不充分及安全措施未做好的不张拉。
④张拉钱交底不清, 要求不明确时不张拉。
⑤预应力筋规格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不张拉。
⑥预应力配套螺母、 螺杆不符合规格要求或太松、 太紧的不张拉。
⑦张拉过程中发现问题, 未查明原因, 并未采取措施的不张拉。
六、 梁、 板运输危险源健全措施
危险源: 机械伤害、 坍塌事故、 落物伤人
安全措施:
(一) 梁、 板运输一般要求
1、 所以参加运输的工作人员, 必须经过此项工作组织的安全技术培训后方可上岗。
2、 每车配备两名安全员负责行驶中的安全工作, 运输期间, 工作人员要严守操作规程, 服从指挥, 任何人不得酒后作业。
3、 所有参与此项工作的人员需配备工作服, 头戴安全帽, 脚穿胶底工作鞋。 信号指挥必须特别佩戴“信号指挥” 标志。
4、 梁、 板在运输过程中, 尾部和中间部位应加设明显的灯光标志。
5、 起重装卸人员, 必须按规定使用劳保用品, 工作人员按规定佩戴工作牌。
6、 各相关部门, 班组应对自己所用设备、 工具、 车辆进行全面的检修, 排除隐患。
7、 在计算选用主吊索时, 安全系数不得小于 5, 计算选用捆绑绳索时, 折减系数不小于 45%。
8、 吊车各参数的选用不大于其工作极限的 80%。
9、 运输道路沿线困难的危险地段需设置明显标志。
10、 在进出高速路之前和采取紧急制动以后, 必须对车辆的主要安全机件和重物捆绑绳索进行检查, 确认安全后, 方可行车。
11、所有运输车辆在高速路上的行驶速度, 时速不得超过 60km/h。
12、 吊车在吊重物时, 司机和随车机械师必须同时在场。
(二) 梁、 板运输与堆放安全要求
1、 构件运输前应根据其质量及外形尺寸选择适宜的运输车辆和吊装机械与专用工具。
2、 大型构件运输前应踏勘运输路线, 确认运输道路的承载力(含桥梁和地下设施) 、 宽度、 转弯半径和穿越桥梁、 隧道的净空与架空线路的净高满足运输要求。 遇电力架空线路时, 其净高应符合有关规定。
3、 构件超长、 超高、 超宽、 超重时, 应制订专项运输方案, 另经道路交通管理部门批准。
4、 构件运输, 应遵守下列规定:
①运输车辆和吊装机械, 严禁超规定使用和超载。
②车辆、 机械停放场地应平整、 坚实。
③吊移构件时, 吊点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 发现吊钩弯扭应矫正。
吊绳夹角大于 60 度时应设吊梁。
④装卸构件前, 机车均应制动。
⑤起重机应在车辆后方装卸。
⑥构件运输时的支承点应与吊点位置在同一竖直线上, 支承必须牢固。
⑦构件应对称、 均匀地放置在运输车辆上, 支承点和相邻构件间应放置橡胶垫等垫块。
⑧运输 T 梁、 工字梁等易于倾覆的大型构件, 必须用斜撑牢固地支撑在梁腹上。
⑨运输薄壁构件, 应设专用固定架, 采用竖立或微倾放置方式。
⑩构件装车后应用紧线器固于车体上。 长距离运输途中应检查紧线器的牢固状况, 发现松动必须停车紧固, 确认牢固后方可继续行驶。运载超高构件应配电工跟车, 随带工具保护途中架空线路, 保证运输安全。 现场用拖排、 小平车移运 T 梁、 工字梁时, 应划定作业区, 非作业人员严禁入内; 道路必须平整、 坚实、 直顺、 坡缓; 拖排、 小平车应置于梁两端吊点区域, 主梁两侧应设斜撑, 且宜将梁与拖排、 小平车紧固牢靠, 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