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期末考试必考题(7)

2021-09-24 10:01

2.学科顺序 3.课时分配 4.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1.整体性 2.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3.全面性

二、教材的编写

(一)、教学大纲的定义、结构和作用

1、

(它反映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

教材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它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2、 教学大纲组成;①说明部分 ②本文部分(中心或基本部分) ③其他

(二)、教科书和视听教材的意义和作用:

视听教材也属于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教材不仅包括课桌上的教材,还包括视听教材。(三)、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教材内容首先必须是科学、可靠的知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客观真理。教材的科学性是基础,教材的思想性寓于科学性之中。要实践的能力,并处理好基础知识与先进科学成就之间的联系。

△教学大纲与教科书的编排通常采用直线式与圆周式两种:

它的优点是:可以减少循环次数,节约

时间和精力

较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 实际运用中应该:兼二者之长,结合起来运用为宜)

B.实用主义教育过于重视学生个人经验的积累,注重从做中学,强调学生通过自己探索来发现、获得知识;而忽视书本知识的学习、教师的系统传授。结果使学生往往难以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C.这两者都违反科学的规律性,人为地割裂了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必然联系,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2.

⑴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

⑵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要启发学生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弄清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逻辑推导与论证,能够自如地,甚至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来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

⑶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3.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必然联系

⑴学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尤其是要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更需要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

⑵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使他们的思想得到提高

⑶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 使学生能从科学的内容中掌握正确的观点,又要使他们能把理论、事实、观点与材料紧密结合起来;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于

在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偏向。一种是单纯传授知识、忽视思想教育的偏向;另一种是脱离知识的传授而另一搞一套思想教育的偏向。

4.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必然联系

在学生认知世界、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两种活动都同时存在,并相互作用,相互渗透。 ②智力活动是非智力活动的基础,非智力活动又积极作用于智力活动。

⑵按教学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活动才能有成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有两种情况:①学生的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一致,教学的知识与过程丰富、多彩、

生动,引发了学生的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活动;这引些活动反过来推动

他们去认知、学习,这样教学卓有成效。②另一类情况下,学生的智力活动与非智力

活动不一致,教学的知识与过程贫乏、单调、死板,引发不了学生的需要、兴趣、情

感、意志,使学生产生厌恶,注意力转移,干扰了他们去认知、学习。

在教学中,按教学需要调节非智力活动要从两个方面进行:①一方面通过改进教学

本身,使教学的内容和过程都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民主性,适合学生年龄

特征,具有吸引力②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逐步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和

兴趣、毅力、信心、抱负,使他们能自觉地按教学要求调节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及活动,

积极进行智力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必然联系(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论述):

⑴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针对能否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而言的,而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得怎样,学习的效果怎样,又是衡量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坏的主要标志。

⑵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

A.学生是有能动性的人(内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愈大,求知欲、自信心、刻苦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愈大、学习效果也愈好。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得怎样,直接影响并最终决定着他个人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发展的水平,所以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B.教师的外因作用固然重要(外因),但是外因须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施加的思想影响,都要经过学生个人的观察、思考、领悟、练习和自觉运用,自我培养,才能转化为他们的本领和品德。

C.学生的学是内因,教师的教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以教育为前提的,是对教师的教的积极配合,是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专心、刻苦学习所独立完成作业,背离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积极性会具有盲目性。同时对于不同年龄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要求也应该不同。

⑶防止忽视学生积极性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第四次对立):

A. 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教育主要依靠教师,认为学生的

独立性、自主性是有害的东西,片面强调教师权威,忽视学生的主动性,使教学进行得死板、被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

精神和创造才能。

B. 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认为:儿童是教育的中心,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教育的一切措施都应围绕着学生,片面强调学

生的学习主动性,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陷入盲目实地探索,无法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C. 共同点: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对立起来,强调一个而忽视另一个,导致削弱或破坏师生双方积极合作才能具有

的整体功能,影响教育质量。

第八章 教学(中)

第四节 教学原则

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八大原则)有: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可接受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

《教育学》期末考试必考题(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青岛版八年级下册6.3菱形的性质和判定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