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药用_固体发酵_上游工程建设基本研究方法(3)

2021-09-24 21:17

(上接第9页)

3.2成分测定

此外应注意研究.发酵过程成分药效动态变化与菌质的生物量变化间的关系,探索其适用方式与应用价值。4结语

发酵过程中基质一菌质成分的测定.最好用其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如灵雷菌质的雷公藤甲素的含量变化,或用发酵后新产生的一种特异性成分变化为指标进行测定。槐耳菌质发酵过程成分的动态变化,是根据糖与蛋白的含量变化【q.要掌握有关成分的消长变化规律。3.3药效试验

药效动态变化是根据临床目标而确定,如槐芪菌质B系用血清IFN诱生、槐耳菌质采用对小鼠S1帅的抑瘤率。在取得全部数据后以成分含量、药效作用为纵坐标,发酵时间为横坐标画出成分与药效的波动曲线,可基本确定发酵周期及终点。如槐耳菌质,其营养基质的多糖含量大于

80IIlg g一。而蛋白质含量约为200mg g一,从接种槐耳菌

现代各类生物制药T程中唯有真菌药用“同体发酵工程”的历史悠久,其在中药传统范畴内始于北魏时期,以“制曲工艺”制作中药“神曲”起沿用发展至今已有l500余年,并延伸发展经“固体培养”时期进入“固体发酵”时期。现已从“普通发酵”、“双向发酵”走向“固体发酵系列工程”,道路宽广、前景良好,固体发酵所产菌质的性质、效果.首先决定于其上游工程所采用发酵组合的优选、确定和合理生产工艺的建设,根据研制槐耳(药用)和槐芪、灵雷(药性)3种菌质的经验,试提出一套用于固体发酵上游工程建设的基本研究方法。希望能继续完善,以求能规范化。加速菌物药的发展。

起菌丝体生长期约20d一25d.试验设定到发酵终止总计

100

d。经按时出样测定,发现前期45d内因发酵时间的

【参考文献】

【l】庄毅.药用真菌的固体发酵【J】.中国药学杂志,1991。26(2):

80—82.

延长,其多糖含量明显下降。蛋白质含量上升,其抑瘤率由0起也相应提高。当总发酵期达到45d左右,蛋白质与多糖的升降均已达顶点,其多糖含量小于13mg g-1、蛋白质大于350mg g~.而抑瘤率高达54%。此后各项指标均开始稳定下降,到100d时多糖含量已约10Illg g_I,蛋白质也降至小于300mg g一,抑瘤率下降到2l%。注意到由接种起到45d左右(总发酵期)。也是菌丝体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阶段,因此在一定条件下,槐耳菌质合理的总发酵周期(即从接种后开始计算)应在45d左右,而发酵期如从菌丝体生长期过后(即已达全瓶期)开始计算应约25d。如药理试验也证实多糖蛋白PST是槐耳菌质的有效成分之一.可根据其含量变化等制订槐耳菌质的发酵质量监控指标,判定菌质的发酵终点,也是所产药品质量标准的重要依据。

【2l庄毅.抗癌新药槐耳冲剂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1998,8

(12):540-543.

【3】庄毅.药用真菌新型(双向性)固体发酵工程们.中国食用菌,

2002,21(4):3.6.

【4】庄毅.药用真菌发酵工程与槐芪菌质E的研发叨.中国药学杂志,

2004,3(29):175—178.

【5】庄毅.药用真菌双向发酵的起源、发展及其优势与潜力【J】.中国

食用菌.2007,26(2):3.6.

【6】庄毅.真菌抗癌药物槐耳颗粒的研制叨.中国肿瘤,1998,8(12):

5“卜543.

万方数据


真菌药用_固体发酵_上游工程建设基本研究方法(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小学生写作基本功训练方法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