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学知识点整理(2)

2021-07-05 23:19

3.层状磁铁矿:氧化环境,微生物环境,光合作用增强

4.鸟眼构造:菌藻类被压在地层中,后被方解石充填

5.帐篷构造:干旱气候下,碳酸盐形成渣状,由于气泡往上拱形成 地球化学标志

1.古盐度如何确定?目前仍然缺乏直接的或者不具多解性的间接测试手段。常用间接手段包括:

(1)Mg/Ca比值

(2)粘土矿物中B含量(海相>100ppm,陆相<70ppm)

(3)Sr/Ca比值(有些微量元素在化石壳体中的含量与海水的含量成正比)。Sr 的分配系数=(Sr/Ca)壳/(Sr/Ca)海水=0.16±0.02

2.碳酸盐-氧碳同位素

(1)在自然界,同位素分馏变化极其微弱,也难以测定其绝对值的变化,需将变化后的比值与某种标准比较,确定两者偏差的千分率;

(2)氧同位素用途:研究古温度、古气候、古盐度。一般温度1ºC变化可引起δ18O值0.2‰左右变化;

(3)碳同位素用途:指示其碳源和演化,因为壳体碳同位素变化受复杂的生命效应所控制,物理因素占次要地位。

问题:如何保证所测的碳酸盐没有受后期改造?

3.确定碳酸盐岩受后期改造程度的指标

3种:化石结构识别法、阴极发光法和微量元素识别法

4.碎屑岩物源分析

(1)重矿物类型及含量

(2)碎屑岩岩相学,岩屑类型及含量

(3)沉积物地球化学分析

(4)碎屑沉积岩的Sr、Nd同位素

(5)碎屑锆石U/Pb 年龄(SHRIMP 和LP-ICPMS)

(6)其他方法

5.其他宏观标志

1)沉积序列标志

2)古流标志(古水流、古沉

(3)沉积体形态和分布

物理标志

1、原生沉积构造:层面构造(顶面、底面)、层理构造

准同生沉积构造:软沉积物变形构造

2、流动类型:急流和缓流

弗劳德数(Fr)=惯性力/重力=V/(gh)1/2

Fr与流速成正比,与水深(h)成反比

Fr<1,惯性力<重力,重力驱动为主,缓流(水深流缓)(也称低流态)

Fr=1,惯性力=重力,临界流动

Fr>1,惯性力>重力,惯性力驱动为主,急流(也称高流态)

3.沉积构造-层面构造:

波痕:由水流、波浪或风的作用,在沉积物表面形成的波状起伏的痕迹。

波痕形态要素:脊点、谷点、背流面、波长、波高、波痕指数、对称指数

波痕类型:水流波痕、浪成波痕、干涉波痕、改造波痕、孤立波痕、风成波痕

根据波痕要自己能判断水流或风的方向。

(P54)水流波痕的波脊形态随着水深的减小和流速的增大,可分为直线形、波曲形、链形、新月形、舌形、菱形

对称浪成波痕的特点:具有对称形态,通常为脊尖谷圆,波脊多为直线形,部分有分叉现象

不对称浪成波痕的特点:波痕在形态上与直线形流水波痕相似,他们具有陡峭的背流面和缓和的向流面,内部只有一个方向的前积层。

(P55)不对称浪成波痕和水流波痕区别在于:(翻书)

(P68)暴露标记:泥裂(富泥岩石、快速掩埋)、雨痕(模)、泡沫痕、

(P56)细流痕、剥离线理、冲刷痕(槽铸型和沟铸型)、压刻痕等。

4.沉积构造-层理构造:

层理构造:在垂直岩层层面方向上由沉积物成份、颜色、粒度及排列方式等 的不同显示出来的物理沉积构造。

组成层理构造的单位包括:纹层、单层、层组。(P58)

5.按形态和成因进行分类:

形态分类:交错层理:板状、楔状、波状、槽状交错层理、羽状交错层理、丘状交错层理等;

水平层理、平行层理、爬升层理、块状层理、均质层理、递变层理、均质层理等 成因分类:水流、波浪、潮汐交错层理、冲洗交错层理等

各层理的基本概念见P58-65

6.B-C 层序:

潮坪环境特有的层理组合高水位时形成大型交错层理B段, 退潮时, 随着水位下降,大沙波露出水面,海水被限制在波谷中平行波脊流动,形成小型水流波痕层理C段, 二者正好正交。

7.定向组构-叠瓦状、直立组构、放射状组构

8.软沉积物变形构造:负载构造、火焰构造、球枕构造、枕状层

9.液化构造:液化脉、沙火山包卷层理、微褶皱滑塌构造(P66-68)

生物相标志

1.相标志:反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

2.生物标志:反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生物特征。

3.遗迹化石: 地史时期生命活动留下的遗迹与遗物

4.遗迹化石的特征:

a.原地保存

b. 常保存于缺少实体化石和无机沉积构造的地层中

c. 地质分布时间长

d. 遗迹化石与造迹生物很少共生

e.一物多迹或异物同迹

湖泊沉积

1.湖泊环境特征:

a.形态、大小、稳定性千差万别(106km2—<1km2);

b.湖水的化学性质、营养状况相差很大;(青海湖-鄱阳湖)

c.水动力条件复杂,以湖浪和湖流为主,潮汐弱;

d.影响因素复杂:地形、物源、气候、生物、构造

2.湖泊的分类:

a.根据排泄状态分为泄水湖、不泄水湖。

b.根据含盐度分为淡水湖(<0.3‰)、半咸水湖(0.3-24.7‰)、咸水湖(>

24.7 ‰)、盐湖(盐类结晶)。

c.根据成因可分为构造湖、火山湖、冰川湖、岩溶湖、堰塞湖、和风成湖等。在地史中历时较长、面积较大、研究价值较高的是构造湖(断陷、坳陷)。

3.湖泊沉积的一般特征:

a.淡水湖化石保存较好;

b.沉积物以泥岩为主,其次为砂岩和粉砂岩,砾岩及化学沉积相对较少; c.碎屑岩成分成熟度较低,多为岩屑砂岩、长石砂岩等;

d沉积构造多样,取决于水体深浅和水动力状况;

e .湖泊沉积物的厚度与地壳升降幅度、物质供应的充分程度有关;

f .长期频繁的湖面涨落,导致各种滨浅水相迅速交错结合,单个的相,如湖滩、泻湖及障壁岛等往往较薄。

4.淡水湖泊的沉积作用:

a.基本特点:多为泄水湖,因雨量充沛,注水量大于蒸发量,注入水可带入大量碎屑物质,湖水中水生动植物繁多。因此其沉积作用以机械、生物沉积为主。 b.机械沉积作用:由河流带来的大量碎屑物可形成三角洲沉积,由河流带来的物质,由岸向湖心按粒度大小(砾—泥)依次沉积。理想条件下,成环带状分布,环带的形状与湖泊的形状相似。

5.淡水湖泊的沉积作用:

沉积学知识点整理(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_负数练习课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