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当x的取值是 时,k1x?b>
k2; x(3)过点A作AD⊥x轴于点D,点P是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上一点.设直线OP与线段AD交于点E,当
S四边形ODAC:S?ODE=3:1时,求点P的坐标.【出处:21教育名师】
25. (本小题满分6分)如图,某数学兴趣小组在活动课上测量学校旗杆高度.已知小明的眼睛与地面的距离AB=1.7m,看旗杆顶部M的仰角为45;小红的眼睛与地面的距离CD=1.5m,看旗杆顶部M的仰角为30.两人相距28米且位于旗杆两侧(点B、N、D在同一条直线上).
请求出旗杆MN的高度.(参考数据:2≈1.4,3≈1.7,结果保留整数)
M ??
26.(本小题满分7分)如图,AB是⊙O直径,OD⊥弦BC与点F,且交⊙O于点E, 且∠AEC=∠ODB.
(1)判断直线BD和⊙O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
34(2)当tan∠AEC= ,BC=8时,求OD的长.
D
C E F A
O
B (第26题)
27.(本小题满分9分)已知直线m∥n,点C是直线m上一点,点D是直线n上一点,CD与直线m、n不垂直,点P为线段CD的中点.
(1)操作发现:直线l⊥m,l⊥n,垂足分别为A、B,当点A与点C重合时(如图①所示),连接PB,请直接写出线段PA与PB的数量关系: .
(2)猜想证明:在图①的情况下,把直线l向上平移到如图②的位置,试问(1)中的PA与PB的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延伸探究:在图②的情况下,把直线l绕点A旋转,使得∠APB=90°(如图③所示),若两平行线m、n之间的距离为2k.求证:PA?PB=k?AB.
28.(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抛物线y?x?bx?c的顶点为P,与y轴交于点A,与直线OP交于点B. (1)如图1,若点P的横坐标为1,点B(3,6),试确定抛物线的解析式;
(2)在(1)的条件下,若点M是直线AB下方抛物线上的一点,且S△ABM=3,求点M的坐标;
2(3)如图2,若P在第一象限,且PA?PO,过点P作PD?x轴于点D,将抛物线y?x?bx?c平移,平移后的
2抛物线经过点A、D,该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C,请探索四边形O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y B A P O x 图1
y A P O x 图2
数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2 2 8 3 2号 4 5 6 11 6 案 -2 7 2(x-3) x?3且x?0 9 10 k?-1且k?0 12 号 案 1 16二、选择题
63°12ˊ 23 21π (2524 ,)m?3或m?4 77
题号 答案 13 A 14 C 15 B 16 C 17 D 三、解答题(共5道小题,共25分)
?3??2?18. 解
=2+1-3??21????3????2???? (1) 原式 ??3分
=2??4分
2x?x?1??x?1?
?xx?1(2) 原式 = ??2分
1x?1 = ??4分 19.解
?x?1?2?3x2?4x?x?1?2x??1(1) ??1分 化简得 ??3分
x??12 ??4分
x?? 经检验 是原方程的根??5分 (2) (1)
12?2(x?8)?10?4(x?3)??x?16x?7??1?3?2 (2)
不等式(1)的解集为 ??1分 x?117 不等式(2)的解集为 ??3分 917??x?1??4分 ∴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9x?? 数轴表示正确??5分
20.(1)a= 80 ,b= 80 ,c= 90 ,d= 60 ,??4分 (2)____张伟____。 ??5分
(3)答:根据以上数据提供的建议合理即可(略)??6分
21.(1)在△ABC和△DCB中, AB=DC,AC=DB,BC为公共边. (2)
△ABC≌△DCB
△ABC≌△DCB(SSS)???3分
∠DBC=∠ACB 即 MB=MC ????4分
BN‖AC ,CN‖BD
四边形BNCM为平行四边形.???? 5分 又 MB=MC 22. 解:(1)
平行四边形BNCM为菱形.???? 6分
1-------------2分 3 (2)树状图或列表正确----------3分
将第一题中的三个选项记作A1、B1、C1,第二题中去掉一个错误选项后的三个选项分别记作A2、B2、C2,其中A1、A2分别是两题的正确选项.
列表如下:
第二题 结果 第一题 A2 B2 C2 A1 B1 C1 (A1,A2) (B1,A2) (C1,A2) (A1,B2) (B1,B2) (C1,B2) (A1,C2) (B1,C2) (C1,C2) 共有9种等可能的结果,其中,同时答对2题通关有1种结果, 1
∴P(同时答对两题)= ······4分
9 (3)第一题·············6分
23.(1)图略??1分,2π??2分 (2)图略??3分,(4,4)??4分 (3)P3 (2a,2b)或P3 (-2a,-2b)??6分
24.(1)4,
1; ??2分 2(2)-8<x<0或x>4; ??4分 (3)由(1)知,y1?116x?2,y2?. 2x∴m=4,点C的坐标是(0,2)点A的坐标是(4,4). ∴CO=2,AD=OD=4. ∴S∵S梯形ODAC?CO?AD2?4?OD??4?12. 22梯形ODAC:S?ODE?3:1,[
1??12?4 ——5分 梯形ODAC3∴S?ODE?即
1?S31OD·DE=4,∴DE=2. 2∴点E的坐标为(4,2).
又点E在直线OP上,∴直线OP的解析式是y?∴直线OP与y2? 25.
1x.——6分 216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P的坐标为(42,22)——7分 x
26.解:(1)直线BD和⊙O相切——(1分) 证明:∵∠AEC=∠ODB,∠AEC=∠ABC ∴∠ABC=∠ODB(2分)
∵OD⊥BC ∴∠DBC+∠ODB=90°(3分) ∴∠DBC+∠ABC=90° ∴∠DBO=90° ∴直线BD和⊙O相切.(4分) (2)∵OD⊥BC∴FB=FC=4(5分) ∵tan∠AEC=tan∠ODB=3:4 ∴DF:BF=3:4 ,∴DF=16:3
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BD=20:3 ——6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通过证明△DBF∽△ODB,利用相似比可得OD:DB=BD:FD 所以求出OD=25:3 ——7分 注:方法不唯一,其他方法酌情给分 27. 解:(1)∵l⊥n, ∴BC⊥BD, ∴三角形CBD是直角三角形,
又∵点P为线段CD的中点, ∴PA=PB. ????????2分 (2)把直线l向上平移到如图②的位置,PA=PB仍然成立,理由如下: 如图②,过C作CE⊥n于点E,连接PE,